词条 | 柳䛒 |
释义 | 柳䛒 (537—605)北朝周隋间诗人。字顾言。祖籍河东(今山西南部),西晋末徙居襄阳。祖惔,梁诗人柳恽兄。䛒少聪敏,解属文,好读书。梁元帝时释褐著作佐郎。梁元帝承圣三年(554),西魏陷江陵,次年立后梁宣帝萧詧于江陵,以䛒为侍中,领国子祭酒﹑吏部尚书。隋文帝时,梁国废,以䛒为开府﹑通直散骑常侍,寻迁内史侍郎。又为炀帝杨广晋王谘议参军。王好招文雅之士以为学士,䛒为之冠。炀帝作《归藩赋》,令䛒作序,词甚典丽。炀帝初作文为庾信体,及见䛒后,文体遂变。仁寿初,炀帝为太子,以䛒为东宫学士,与之宴谑。及炀帝立,为秘书监。大业元年,从游江都,道卒,年六十九。 柳䛒著有《法华玄宗》二十卷﹑《晋王北伐记》十五卷,又集十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五卷。《旧唐书·经籍志》则为十卷,疑缮抄时分卷不同。其书已佚。今存诗五首,逯钦立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文四篇,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今存柳䛒诗文,其诗似沿梁陈之旧,殊少特色。而其文虽亦骈体,然用典不若徐﹑庾之繁富。《隋书》本传言隋炀帝见䛒后“文体遂变”,当指文而言。盖䛒诗不过以清丽见长,与庾信诗中清新之作甚近,而乏庾诗苍凉遒劲之体。《隋书·文学传》谓:“炀帝初习艺文,有非轻侧之论,暨乎即位,一变其风。其《与越公书》﹑《建东都诏》﹑《冬至受朝诗》及《拟饮马长城窟》,并存雅体,归于典制。”其所举诗文,多即位初所作,已在与䛒相处颇久之后。至于炀帝日后作诗陷于轻艳,则大抵在䛒身后。此言“文体遂变”,当指骈文。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