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方学渐 |
释义 | 方学渐 (1540-1615)字达卿,号明善,别署本庵。南直安庆府桐城(今属安徽)人。生于嘉靖十九年(1540)五月十九。嘉靖四十五年入学,七试不举,万历二十六年(1598)岁贡,后以子大镇赠大理寺少卿。以科考不顺,遂潜心儒学,砥砺名节,以诸生主讲席二十余年,与高攀龙﹑顾宪成善,曾讲学东林。其受学于楚人张绪﹑耿定理,《明儒学案》将其归阳明学泰州一派,其学以为“心体至善”﹑“性定是善”,主张“崇实”,坚持“究良知而归实”,实为泰州学派之别调矣。晚筑桐川会馆,门下士数百人,学者称“明善先生”,以堂有枫﹑杞二树,连理而生,因题堂曰“连理”。万历四十三年卒,年七十六。《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其《心学宗》四卷(今存《龙眠丛书》本)﹑《迩训》二十卷(今存明刊本及清光绪刊《方氏丛书》本)﹑《桐彝》三卷(今存清抄本三卷续一卷)。清光绪方昌翰辑刊《桐城方氏七代遗书》收其《性善绎》一卷《东游记》三卷《庸言》一卷。诗学王世贞﹑李梦阳,诗文著述《连理堂集》见于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未见传。清潘江《龙眠风雅》卷七录其诗四十四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五〇录其诗一首,“诗话”云:“方氏门才之盛,甲于皖口,明善先生实浚其源。东南学者,推为职志焉。”清徐璈《桐旧集》卷一录其诗八首。清方于谷《桐城方氏诗辑》录其诗十一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卷二〇录其诗一首。《(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五录其赋一篇。清李雅等《龙眠古文》录其文四篇。生平见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三五﹑清方传理《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光绪六年刊)。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