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亹 |
释义 | 王亹 (1589—1667)本名资治,后改亹,字子安,号石衲,又号遁樗。浙江绍兴府山阴(今绍兴)人。少孤,由叔父王舜鼎抚养成人。崇祯六年(1633)举人,南明时曾官兵部职方郎中,入清后为僧,号大佷。卒于康熙六年(1667),年七十九。晚而学诗,有《妙远堂诗》﹑《湖霜》﹑《雨游》等集。现存《匪石堂诗》稿本三十一卷,卷首一卷,计三十二卷,亹手自裒定,中有部分补钞,为他人补于雍正后。集前有亹自序,又有杜濬序﹑胡恒﹑曹学佺﹑陈洪绶诸人序及张可仕﹑鲁栗﹑陶岸生﹑王轸石﹑杜濬诸人评。另附王氏《前后自序》﹑《自题石室游草》﹑《戊子窜定旧刻自题》﹑《自题匪石堂诗刻》等。杜濬《匪石堂诗序》序谓其诗“大抵以陶为极致,而出入于少陵,龙标﹑右丞﹑嘉州,认为是真得陶之神味者。”存世另有其子王自超抄本《妙远堂诗三集》一卷﹑《闽游草》一卷,前者署戊寅,即崇祯十五年,后者署己卯,即崇祯十二年。清卓尔堪《明遗民诗》录其诗六首。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