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百熙 |
释义 | 张百熙 (1847—1907)字埜秋,又字冶秋。湖南长沙人。同治十三年(1874)中进士,改庶吉士。光绪二年(1876),散馆,授翰林院编修,五年,充山东乡试副考官。七年,任山东学政。九年,丁父丧回籍。十四年,充四川乡试正考官。十七年,入值南书房。二十年,正月加五品衔,二月交军机处记名以道府用,四月大考翰詹列二等,以侍读学士用。同年中日战争爆发,屡上奏章,切中时弊,授侍讲学士。十二月转侍读学士,充文渊阁校理。二十二年,充日讲起居注,任国子监祭酒。二十三年,充江西乡试正考官,提督广东学政,迁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二十四年,补礼部右侍郎,擢都察院左都御史。屡上疏朝廷,建议改革官制,整理财政,变通科举,广建学堂,设立报馆,且荐举康有为。戊戌政变作,上疏自责,朝廷饬部议处。适荣禄亦以荐举陈宝箴干吏议,部臣并二人处分上奏,以荣禄故并得宽容。二十六年,于西安谒见慈禧太后,陈述时事,应对称旨,再擢为左都御史。其后历任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学部大臣﹑户部尚书﹑邮传部尚书。二十九年,与荣庆﹑张之洞共同上奏《奏定学堂章程》疏为我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对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出力甚多。以爱惜人才有名于世。谥文达。自幼习诗。沈曾植称其诗“从容夷雅”,“赋景抒情,瑰丽而情远”(《退思轩诗集·序》)。徐世昌评曰:“其诗款款忠情,真有浣花每饭不忘君国之意。”“黄仲弢赠以诗云:‘浩浩横流忧国梦,堂堂白日爱才心。’论者谓足以赅其平生。诗稿屡自删削,临殁付其门人王式通校刊。”(《晚晴簃诗汇》卷一六六)著有《退思轩诗集》六卷,编有《弘正四杰诗集》﹑《成均课士录第九集》。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四三﹑沃丘仲子《近代名人小传》﹑《退思轩诗集》卷首所载《国史本传》。(赵慎修)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