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弼 |
释义 | 张弼 (1425-1487)字汝弼,号东海,晚称东海翁。南直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景泰四年(1453)举于乡,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兵部主事,进员外郎,以南安知府致仕,二十三年六月卒于家,年六十三。善书法,尤工草书,多有传世。诗亦有名于时。原有《鹤城》﹑《天趣》﹑《面墙》﹑《清和》﹑《庆云》﹑《雪航》﹑《东海》诸稿,未见单刻本。清张廷玉《明史·艺文志》著录其《文集》五卷《诗集》四卷,实张弼集凡数刻。首《张东海诗集》四卷《文集》五卷刻于正德间,张弼次子张弘至辑编,有正德十年(1518)李东阳等序,内《诗集》收诗四百十余首,《文集》收各体文一百七十余篇。正德本有华亭张氏刻本,又有周文仪福建印本﹑书林刘氏日新书堂印本等。此九卷本万历重修本又附张弘治诗集《万里志》二卷,后又有张弼六世孙张安泰等崇祯五年(1632)重刻本。至清康熙年间,张弼七世孙张世圻﹑张世绶又广为收罗其遗诗遗文,重刻其集,现存康熙三十六年(1697)嘉会堂刻本《张东海全集》八卷附录一卷,较之前两刻增益甚多,计《诗集》四卷收诗(含词)八百六十七首,《文集》四卷收各体文二百零七篇,附录各类诗文也数倍于前两。清道光十四年(1834)张弼十一世孙所刻《张东海全集》则全据康熙本。徐泰《皇明风雅》录其诗十三首。俞宪《盛明百家诗》后编录其诗一百三十余首为《张东海集》。顾起纶《续国雅》卷三录其诗二首。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一四录其诗十五首。曹学佺《石仓十二代诗选·明诗选》录其诗八十五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录其诗八首,“小传”谓其“为诗信手纵笔,多不属稿,即有所属,以书故辄为人持去”。清黄宗羲《明文海》录其文十五篇。清王夫之《明诗评选》录其诗一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二四录其诗十首,“诗话”云“汝弼诗云:‘酒杯不及陶彭泽,诗法将随陆放翁’,故其律体全学剑南。”清张豫章《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录其诗三十三首。《四库全书》著录《东海文集》五卷,“提要”云:“其文则直抒胸臆,不事锻炼。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载弼自评其‘书不如诗,诗不如文’,以为英雄欺人之语,诚笃论云。”清姚宏绪《松风余韵》卷二六录其诗七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丙签卷五录其诗十四首,按语云:“东海诗有豪气,不受拘勒,七言断句,尤推擅场。”近人赵尊岳《明词汇刊》辑录《东海词》一卷。生平见谢铎《张君墓志铭》(《张东海先生诗集文集》附录)﹑王鏊《张公墓表》(《王文恪公集》卷二六)﹑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三﹑何乔远《名山藏》卷八六﹑清张廷玉《明史》卷二八六。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