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秋瑾 |
释义 | 秋瑾 (1875—1907)原名闺瑾;改名瑾,字璇卿,又字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祖秋嘉禾,同治举人,官至台湾鹿港厅同知。父秋寿南,同治举人,官至知州。秋瑾少年时期读诗词,习女红,亦习骑马﹑击剑。曾随父赴福建﹑台湾。光绪十五年(1889),父分发湖南,先后任彬州直隶州知州﹑桂阳直隶州知州,秋瑾随赴湖南。二十二年,适湘潭王廷钧。二十八年后,王廷钧两度赴京捐官,秋瑾皆随同赴京。二十九年,定居北京。次年,赴日留学。先后参加实行共爱会﹑演说练习会﹑洪门天地会等组织,积极参与留学生界革命活动。三十一年,一度回国参加光复会。复返日本,参加同盟会,任总部评议员及浙江省主盟人。创办《白话》杂志,学习射击及制造炸药,反清革命之志益坚。当年冬,日本文部省颁布《清韩留学生取缔规则》和《关于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限制中国留学生之政治活动。激烈抗议,愤而回国。三十二年春,任教于浙江浔溪女学。是年冬赴上海创办《中国女报》。三十三年春,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拟定光复军组织计划,起草《光复军起义檄》,欲与徐锡麟同时发动皖﹑浙两省武装起义。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秋瑾被捕,农历六月初六日(7月15日)在绍兴就义。 孙中山曾题词称赞秋瑾为“巾帼英雄”。邵元冲评曰:“鉴湖女侠成仁取义,大义炳然,不必以文词鸣而自足以不朽。然即以文词而论,朗丽高亢,亦有渐离击筑之风,而一往三叹,音节浏亮,又若公孙大娘舞剑,光芒灿然,不可迫视。”(《秋瑾女侠遗集·序》)著有《秋瑾集》。生平事迹见郭长海李亚彬《秋瑾事迹研究》﹑郭延礼《秋瑾年谱》﹑《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秋瑾研究资料》。(赵慎修)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