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种放 |
释义 | 种放 (955——1015)字明逸,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初隐居终南山三十年,结草为庐,仅庇风雨,以教授学生为业,从学者众。著《蒙书》十卷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录》,时人多称之。淳化三年,陕西转运宋惟干举荐其才行,诏使召之,称疾不起。五年,张齐贤出守京兆,奏请旌赏,再诏令至京师。是年九月,以幅巾见,授左司谏﹑直昭文馆。六年春,放归故山,诏迁起居舍人。景德初复来朝,次年,擢为右谏议大夫。乞于嵩山养疾,许之。大中祥符元年,命判集贤院,从封泰山,拜给事中。明年,求归山,诏许之,宴饯于龙图阁。四年正月,随真宗祭祀汾阴,拜工部侍郎。种放屡至阙下,俄复还山,有人诒书讥其出处之迹者。真宗尝出所上《时议》十三篇以示大臣,皆关涉朝廷政事。八年十一月,取前后章疏奏稿悉焚之,饮酒数行而卒,年六十一,诏赠工部尚书。放通经史,工诗文。如其《潇湘感事》诗“汉傅有才终去国,楚臣无罪亦沉沙。凄凉野浦寒飞雁,牢落汀祠晚聚鸦”,表达了一种吊古伤今的感慨。著有《种放集》十卷﹑《江南小集》二卷(《宋史·艺文志》七),今已佚。《全宋诗》卷七二录其诗九首。《全宋文》卷二○六收其文十一篇。事迹见《宋史》卷四五七本传。(李文泽)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