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元济 |
释义 | 张元济 (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光绪十年(1884)以童子试第一名入县学。十五年中举,十八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刑部贵州司主事。二十二年,以第一名考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二十三年,与陈昭常,张荫棠等筹办西学堂,后改名通艺学堂,教授西方科学知识,“训练现代技艺人员和见闻广博的外交人员”(叶宋曼瑛《从翰林到出版家》)。二十四年,经翰林院徐致靖举荐,与康有为同日被光绪皇帝召见。光绪喜读新书,尝开列书单交总理衙门购进,即由张元济负责进呈。戊戌政变作,被“革职永不叙用”(《大清德宗景帝实录》)。乃赴沪,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后一度兼任该校总办。二十七年冬,与蔡元培等创办《外交报》。二十八年初,应夏瑞芳之邀,入商务印书馆。翌年,任商务编译所所长。1914年夏瑞芳被刺身亡后,任经理。1920年退居监理。1926年辞去监理职务,脱离行政事务退休。八月,当选商务董事会董事长。退休后专门从事古籍校勘与版本研究,编印《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1953年出任上海文史馆首任馆长。1954年商务印书馆公私合营后仍任董事长,并当选为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张元济以其毕生精力“出书﹑出刊﹑办报﹑办学”(陈原《张元济年谱·代序》),被誉为“近代中国新出版事业的开拓者”(同上),“近代沟通中西文化之一座桥梁”(王绍曾《张元济年谱·序》)。论者谓其“不但是最有远见﹑有魄力的企业家,同时又是一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人。他没有留下专门著作,但《百衲本二十四史》每史都有他写的跋,以及所辑《涉园丛刊》各书的跋,可以概见他于史学﹑文学都有高深的修养”(茅盾《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生活之一》)。著有《中华民族的人格》﹑《校史随笔》﹑《宝礼堂宋本书录》﹑《涵芬楼烬余书录》﹑《涉园序跋集录》﹑《张元济诗文》﹑《张元济书札》﹑《张元济日记》﹑《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等,并编校近人文集日记﹑辑印古籍﹑编纂辞书多种(详见《张元济著述﹑编校﹑辑印书刊目录》)。生平事迹见王绍曾《近代出版家张元济》(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叶宋曼瑛《从翰林到出版家》(商务印书馆(香港)1992年版)﹑张树年主编《张元济年谱》(商务印书馆1991年12月版)等。(梁淑安)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