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徐祯卿
释义 徐祯卿

(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原籍常熟,以其父移居郡城,遂为南直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笃于诗而不喜时文,入学后也曾因台试(岁考)差等,不得乡试。弘治十一年(1498)赴顺天试失利,十四年再试中举,次年春闱不售,入南国子监,十八年中二甲进士,未得馆选,仅授大理寺左寺副。正德四年(1509),乞南徙便养不得,又坐失囚,降国子监博士,六年三月十二以病肺卒于京师,年三十三。擅诗,著才名于吴中,与文徵明﹑唐寅﹑祝允明号“吴中四才子”。王世贞《文先生传》云:“吴中人于诗述徐祯卿,书述祝允明,画则唐伯虎……文先生盖兼之也。”(《弇州四部稿》卷八三)又与顾璘﹑刘麟号“江东三才”。既登第北上,又与李梦阳等游,吸呼北风,诗复精进,因与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筀等号“弘治十才子”;又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子”(“前七子”)。清张廷玉《明史·文苑传》又将祯卿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合称为“弘正四杰”。祯卿较之李﹑何为后进,历来将其归于李﹑何复古一派,实祯卿虽亦追随梦阳,倡习古调,而追攀对象及诗风仍有别于李﹑何。于气质学力,祯卿不及梦阳才雄气盛,亦不及景明虑详思深,故其诗雄不及李,秀不及何,然其自以深情矜贵见长,风骨清逸见高,于‘七子’中可谓自成面貌。其《谈艺录》论诗亦不偏重格调声韵而重才情。故顾璘有“李气雄,何才逸,徐情深”之评,后人亦有“三足鼎立”之说。其著述原有《叹叹》﹑《焦桐》﹑《鹦鹉》﹑《花间》﹑《野兴》﹑《自惭》等集,均未见单刊。其流传最广之诗文集为其北上以后自选之《徐迪功集》六卷附《谈艺录》一卷,是集于正德十五年由李梦阳首刊于南昌,内诗四卷,收诗一百九十首,文二卷,收文二十四篇,有李梦阳﹑顾璘序。是集又有嘉靖七年(1528)﹑嘉靖二十九年﹑万历十二年(1584)重刊本,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又有嘉靖二十一年序刊之《徐迪功外集》二卷,收诗百首,系吴中皇甫涍﹑皇甫汸兄弟选刊,均为祯卿选《迪功集》时未选之诗。又有嘉靖间姑苏袁袠刊《徐迪功别稿》五卷,据后出《徐昌谷全集》所刊李梦阳弘治十八年《徐氏别稿序》,其集分《鹦鹉》﹑《焦桐》﹑《花前》﹑《野兴》﹑《自惭》五集,收诗二百二十七首﹑文十八篇,诗俱为祯卿未第时所作,现已不传。万历四十七年周文萃合诸本,编刊为《徐昌谷全集》十六卷,诗十三卷文三卷,计收诗五百二十二首﹑文三十四篇,然《外集》中仍有十九首诗被遗落。祯卿另有与文徵明唱和集《太湖新录》,收入嘉靖刊《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等丛书所收杂记明太祖初起及洪武年间事之《翦胜野闻》,亦署祯卿著,似为伪托。祯卿为高启后吴中诗坛之赤帜,《明史》本传谓其为“吴中诗人之冠”,虽天不假年,亦未标宗立派,然影响深远。明清选家皆推崇其诗。徐泰《皇明风雅》录其诗十四首。俞宪《盛明百家诗》前编录其诗一百二十余首为《徐迪功集》。顾起纶《国雅》卷五录其诗三十六首。万历刊赵南星编《明十二家诗选》录其诗为《徐昌谷集》二卷。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一七录其诗十五首。曹学佺《石仓十二代诗选·明诗选》录其诗六十四首。陈子龙等《皇明诗选》录其诗三十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录其诗一百二十三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三一录其诗五十首。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录其诗二十三首。清施何牧《明诗去浮》卷二录其诗十六首。清王士禛自称其往来南北,必以《迪功》﹑《苏门》二集自随,因选徐祯卿与高叔嗣诗为《二家诗选》。《四库全书》收《二家诗选》,《总目》“提要”云:“明自弘治以迄嘉靖,前后‘七子’轨范略同,惟祯卿﹑叔嗣虽名列‘七子’之中,而泊然于声华驰逐之外。其人品本高,其诗亦上规陶﹑谢,下摹韦﹑柳,清微婉约,寄托遥深,于‘七子’为别调。越一二百年,李﹑何为众口所攻,而二人则物无异议,王世懋之所论其言竟果验焉。”清张豫章《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录其诗九十六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二录其诗十首。其文无多,亦无特出之处。明末李宾编《八代文钞》选录《徐昌谷文抄》一卷。清黄宗羲《明文海》录其文三篇。清王宝仁《娄水文征》卷一六录其文十篇。生平见王守仁《徐公墓志铭》(《王文成公全书》卷二五)﹑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五﹑何乔远《名山藏》卷八一﹑文震孟《姑苏名贤小纪》下﹑清张廷玉《明史》卷二八六。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8 1: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