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常景 |
释义 | 常景 (?—550)北朝魏作家。字永昌。河内(今河南温县一带)人。生卒年不详。先世避乱居凉州。祖爽,魏名儒,父文通,天水太守。景少聪敏,初读《论语》﹑《毛诗》,一受便览。及长,有才思,雅好文章。孝文帝时,廷尉公孙良举为律博士,后为门下录事,太常博士。宣武帝正始初(504),诏尚书﹑门下于金墉中书外省考论律令,敕景参议。宣武帝舅高显卒,高肇托景及邢峦﹑高聪﹑徐纥作碑。宣武帝令崔光简之,以景作为最,遂以之勒石。景淹滞门下积岁,作《蜀四君赞》以托意。后迁积射将军﹑给事中。延昌初(512)为太子屯骑校尉,其年受敕撰门下诏书凡四十卷。出为雍州刺史元苌录事参军﹑襄威将军﹑带长安令。宣武帝卒,召景还洛修仪注,拜谒者仆射,兼中书舍人。又敕撰太和以后朝仪已施行者,凡五十余卷。孝明帝正光初(520)除龙骧将军﹑中散大夫。孝明帝行讲学之礼于国子寺,事毕,又行释奠礼,景作《释奠诗》,时以为美。景又作《遗德颂》,颂高允之德,为崔光所称。及柔然阿那瓌执尚书左丞元孚,魏使李崇﹑元纂追讨,不及,乃使景出塞,宣敕勒众而还,途中拟晋刘琨《扶风歌》,作诗十二首。孝昌初(520)兼给事黄门侍郎。时萧综据彭城降,使景相机处分,经洛汭,作《汭颂》,文见《洛阳伽蓝记》卷三。还,除徐州刺史。杜洛周起兵,又使景为尚书兼行台讨之。后守范阳,为城人所执而降于杜洛周。洛周为葛荣所破,又入荣处,荣破,得还朝。孝庄帝永安初(528),复官。参议正光壬子历。孝静帝天平初(534),随朝廷迁邺,除仪同三司。武定八年(550)卒。 《魏书》本传谓“景所著述数百篇,见行于世,删正晋司空张华《博物志》及撰《儒林》﹑《列女传》各数十篇云”。今并佚。存诗四首,见《魏书》本传,逯钦立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文四篇,见《魏书》及《洛阳伽蓝记》,清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日释空海《文镜秘府论》天卷有《四声赞》一篇,《洛阳伽蓝记》卷一有常景《永宁寺碑》佚文,严氏均失收。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