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瘦鹃 |
释义 | 周瘦鹃 (1895—1968)名国贤,字祖福,以号行,别署泣红﹑怀兰﹑紫罗兰盦主﹑香雪园主人等。江苏吴县人。六岁丧父,靠其母做保姆为生,弟﹑妹皆送人做养子﹑养女。七岁入私塾读书。十岁考入上海储实两等小学。十五岁考入上海民立中学,作文每冠侪辈。十七岁连续发表翻译小说《百合魔》﹑《孤星怨》和话剧《爱之花》。《爱之花》被搬上舞台和银幕,初显于文坛。1912年中学毕业,留校任英语教师。1915年由叶楚伧介绍加入革命文学团体南社。1916年应聘任中华书局编辑,翻译出版了《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鲁迅认为“当此淫佚文学充塞坊肆时,得此一书”,犹如“昏夜之微光,鸡群之鸣鹤”,“足为近来译事之光”(《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评语)。1920年4月至1941年12月,前后任《申报》附刊《自由谈》和《春秋》的主编达二十余年。其间又先后兼任《礼拜六》(1921年3月—6月)﹑《游戏世界》(1921年6月—1923年6月)﹑《半月》(1921年9月—1925年11月)﹑《紫兰花片》(1922年6月—1924年6月)﹑《紫葡萄画报》(1925年9月—12月)﹑《良友》(1926年2月—1945年10月)﹑《中华》(1929年6月—9月)﹑《新家庭》(1931年1月—1933年4月)﹑《乐观》(1941年5月—1942年4月)﹑《紫罗兰》(1943年4月—1945年3月)等多种期刊的主编。1922年秋加入文学社团青社和星社;1936年9月又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上签名。抗战胜利后回到苏州,除著述之外,致力于园艺和盆景艺术,曾三次在上海租界举办的“中西莳花展览会”上获得锦标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第二﹑第三届人代会代表,江苏省文联常务委员﹑省文史馆馆员﹑苏州市园林管理处副主任等职,并兼事散文写作。1968年8月12日病逝,终年七十四岁。 周瘦鹃于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翻译无不涉猎。其著译作品结集出版者不下五十种。除前述者外,创作小说有《新秋海棠》﹑《我们的情侣》﹑《滑头世界》﹑《奇谈大观》﹑《紫罗兰集》﹑《紫罗兰外集》﹑《紫兰芽》﹑《紫罗兰盦言情丛刊》﹑《周瘦鹃说集》﹑《瘦鹃短篇小说》等;翻译小说有《福尔摩斯别传》﹑《福尔摩斯侦探案》(与严独鹤合译)﹑《亚森罗苹新奇案》(与张碧梧合译)﹑《红颜知己》﹑《犹太灯》﹑《蛇首》﹑《鱼雷》﹑《冰天艳影》﹑《情案》﹑《翻云覆雨录》﹑《世界名家短篇小说集》等;其他还有《消闲集》﹑《倍美集》﹑《碎琼集》﹑《霏玉集》﹑《忆语选》﹑《花前琐记》﹑《花花草草》﹑《花前新记》﹑《花前续记》﹑《行云集》等。生平事迹见周瘦鹃《花前琐记》﹑周玲《回忆我的父亲周瘦鹃》(《民进》1983年第3期)﹑郑逸梅《周瘦鹃事略》(《文教资料简报》1984年第11期)﹑薛国安《周瘦鹃生平暨著译简表》(同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民国人物传》卷五《周瘦鹃》等。(裴效维)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