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吴师道
释义
吴师道

(1283——1344)字正传,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少时与许谦同师金履祥,登至治元年(1321)进士第,授高邮县丞,再调宁国路录事,迁池州建德县尹,颇有政绩。召为国子助教,升博士,教授学生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许衡成法。以奉议大夫﹑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早年喜记览,工词章,才思涌溢,二十岁之后,攻读真德秀之书。他与黄溍﹑柳贯﹑吴莱等相与往来唱和,诗文有法度。其文多阐释义理,排斥释﹑老,笃守师传。黄溍在其文集序中称赞他的文章“剖析之精,援据之博,议论之公,视古人可无愧”。他主张诗人应亲历其境,认为“作诗之妙,实与景遇,则语意自别”,又非常推崇陶渊明诗,论诗不拘一格,说即使卢仝奇怪,贾岛寒涩,也自成一家(均见《吴礼部诗话》)。胡应麟对他的诗评价颇高,认为他的五言古诗“清新峭拔,一洗纤靡议论之习”,“七言古最长,《十台怀古》诗,气骨铮铮,时咸脍炙”,五言律诗佳句“整丽有格”,也指出他的诗歌的不足,五古“字句间有离去者,较之当行,不甚合耳”,五律“全首完善者稀”。吴莱极为推重他,曾赠诗说:“恢奇俊伟莫子若,便可上拂句陈垣。”他答诗说:“丈夫穷达岂所论,要以不朽垂乾坤。”其抱负不仅在诗,可是近四十岁才得为县丞,所以诗中每有不得意的感叹,如《秋怀》,“微官”二字在其诗中频频出现。其诗内容较丰富,有身世之感﹑民间疾苦﹑题咏赠别﹑闺情﹑怀古﹑写景等等,风骨遒上,意境亦深。胡应麟欣赏他的古体,其实他的七律也具功力,如《赤壁图》﹑《野中暮归有怀》,前者颈联“丈夫不学曹孟德,生子当如孙仲谋”,沿用前人语言组成对仗,极为巧妙,后者意境凄凉而深沉。著有《吴礼部诗话》一卷,《敬乡录》十四卷,另有《战国策校注》十卷,诗文集传有《吴礼部集》二十卷,附录一卷,有黄溍序。诗九卷,文十一卷。生平事迹见集中附录张枢《元故礼部郎中吴君墓表》﹑杜本撰《墓志铭》,《吴先生碑》(《宋文宪公全集》卷三○)﹑《元史》卷一九○﹑《金华贤达传》卷一○﹑《金华先民传》卷二﹑《(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元儒考略》卷三﹑《两浙名贤录》卷四﹑《宋元学案》卷八二﹑《新元史》卷二三五。(史铁良)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辽金元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22: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