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顾欢 |
释义 | 顾欢 南朝宋齐间文人,学者。字景怡。吴郡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人。生卒年不详。欢家贫,笃志好学。幼时,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宋文帝元嘉时,年二十余,从雷次宗谘玄儒诸义。后于剡天台山开馆聚徒,隐遁不仕。宋末,齐高帝萧道成辅政,闻其名,征为扬州主簿,遣中使迎之。及至,齐高帝已代宋。欢上表献《治纲》一卷,自称“删撰《老氏》”,并求退。帝赐以麈尾﹑素琴,遂东归。齐武帝永明元年,征为太学博士,不就。永明中卒,年六十四。 顾欢事黄老道,解阴阳书。时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著《夷夏论》,采道教老子化胡之说,以为老子入关之天竺维卫国,国王夫人名曰净妙,老子因其昼寝,乘日精入净妙口中,后年四月八日夜半时,剖左腋而生,坠地即行七步,于是佛道兴焉。遂以为“道则佛也,佛则道也。”“教华而华言,化夷而夷语耳”。然所施不同,亦有精粗之别,“佛经繁而显,道经简而幽”。又以为佛法不宜行于中国,谓“舍华效夷,义将安取?”此论出,遂启佛道之争。 顾欢不善口辩,而善于著笔,尝著《三名论》,甚工。又尝注王弼《易》。《繫辞传》上下。其卒,齐武帝命其诸子撰欢《文议》三十卷。《隋书·经籍志》谓梁时有《顾欢集》三十卷,当即此书,至唐修《隋书》时已佚。今存文四篇,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