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与弼 |
释义 | 吴与弼 (1392-1469)初名梦祥。字子传,号康斋。江西抚州府崇仁人,国子司业吴溥子。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四(1392年1月8日)生。年十九,见《伊洛渊源图》,慨然向慕,遂罢举子业,居小楼,日习诸经及洛闽语录。久之,以理学称,四方来学者甚众,胡居仁﹑陈献章皆其弟子,学者称康斋先生。屡辞征聘,天顺初以石亨荐,特敕召见,拜左春坊左谕德,固辞不就,护送归。成化五年(1469)十月十七卒,年七十九。清张廷玉《明史·艺文志》著录其《康斋日录》一卷﹑《康斋文集》十二卷。前者记其讲学之内容,未见传,后者现存弘治七年(1494)吴泰刊本,题《康斋先生文集》,目录为十二卷,而正文卷一〇重,则实为十三卷。《康斋先生文集》又有正德十年(1515)彭杰刊本﹑嘉靖五年(1526)林维德刊本﹑万历十八年(1590)刘世节刊本及崇祯间陈懋德刊本,内诗七卷﹑余为奏疏及诸体文。其诗自永乐八年(1410)至正统六年(1441)皆编年,以下则有《洪都稿》﹑《游金陵稿》﹑《适上饶稿》﹑《金台往复稿》﹑《西游稿》﹑《适闽稿》﹑《东游稿》﹑《东游饶州稿》诸名,而所注某稿止之后,又有附赘之诗,盖亦以编年续入者也。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一二录其诗四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录其诗二首,“小传”谓其“潜心理学,欲尽删削章句笺注之烦。而为诗则沾沾自喜,以为能事,识者哂之”。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二三录其诗三首,“诗话”云:“诗亦俗劣,非惟不及白沙(陈献章),方之定山(庄㫤),亦不逮。”清张豫章《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录其诗三十四首。《四库全书》据崇祯本收《康斋文集》十二卷,《总目》“提要”云:“与弼出处之间,物论颇有异同。尹直作《琐缀录》,诋之尤力……然与弼之学,实能兼采朱﹑陆之长,而刻苦自立……其诗文亦皆淳实近理,无后来滉漾恣肆之谈。又不得以其急于行道,躁于求名,遂并其书而诋之也。”清胡大鸿《江右文抄》录其文十二篇。清末陈田《明诗纪事》乙签卷一二录其诗二首。生平见晏谅《吴康斋先生与弼行状》(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一四)﹑何乔远《名山藏》卷八四﹑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一﹑清张廷玉《明史》卷二八二。清杨希闵有《吴聘君年谱》(清光绪刊《豫章先贤九家年谱》)。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