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豁公 |
释义 | 刘豁公 (生卒年不详)名达,以字行,别署梦梨﹑哀梨室主。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初在世。兄弟数人在清末均充军职:长兄炯堂曾任广东第一标标统;次兄蛰叟曾任贵州兵备处暨陆军学堂总办;刘豁公则由安徽陆军小学升送保定速成大学,毕业后任安徽将校讲习所区队长﹑教官等职。后参加辛亥革命,任南京铁血军马队营连长﹑福建警备队连长和都统副官等职。南北议和后弃武从文,初为安徽《民碞报》主笔,继赴上海,以卖文为生,并加入革命文学团体南社。1924年主编《心声》半月刊,后相继主编《雅歌集特刊》﹑《戏剧月刊》﹑《时事新报》戏曲副刊﹑《神州日报》戏剧副刊等。四十年代末去台湾。能诗文,尤以戏剧评论和戏剧﹑小说创作著名于世。因著《戏学大全》﹑《戏剧大观》﹑《京剧考证百出》﹑《哀梨室戏谈》和编辑《梅郎集》,一时执剧坛牛耳,各剧团争相请其编剧。相继编撰《复辟梦》(又名《恢复共和》)﹑《大观园》﹑《香妃恨》﹑《蔡文姬》﹑《陈圆圆》﹑《交换条件》﹑《饯春》﹑《孽海惊涛》等剧,曾一再上演。另有长篇小说《沧桑记》﹑《拆白伟人传》等;短篇小说集《燃藜奇采录》,其中以《孽海孤鸳》﹑《怨耦》﹑《伤心》﹑《金闺情恨》较为著名。生平事迹见严芙孙《全国小说名家专集·刘豁公》(1923年8月上海云轩出版部出版)﹑王钝根《本旬刊作者诸大名家小史·刘豁公》(《社会之花》第一卷第二期)。(裴效维)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