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陶望龄 |
释义 | 陶望龄 (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又号歇庵居士。浙江绍兴府会稽(今绍兴)人。南礼部尚书陶承学之子,生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七月二十二。万历十三年(1585)乡试第二,十七年春闱会试第一,廷试第三,授翰林编修。历中允﹑谕德,二十四年告归。三十三年起国子祭酒,以母老固辞不就,三十七年母丧,六月十七以哀毁卒,年四十八,谥文简。望龄在官以清正称,为人亦刚直笃信。辅臣沈一贯曾以妖书事构罪尚书郭正域,望龄奔走相救,郭冤始解。乡前辈徐渭,诗文书画俱有奇气,而命途多难,晚年贫甚,发狂疾而死,望龄为之编刊全集,又为其作传以揄扬。王守仁三传弟子,又喜李贽之书,与释子交,引禅入儒。在翰林多与同官焦竑﹑袁宗道﹑黄辉等讲性命之学,研读内典,家居则与弟奭龄同以讲学闻。有诗名,亦喜游历。二十四年南归,途经苏州拜会袁宏道,连日竟谈,成知己。次年宏道辞官,至绍兴访望龄,二人偕游雁荡,陟天目,穷五泄,所作诗﹑记为时所传。诗文著述现存主要有:万历三十八年山阴王应遴刊本《歇庵集》十六卷,黄汝亨﹑余懋孳﹑王应遴序(清张廷玉《明史·艺文志》著录其《歇庵集》十六卷当指此本);万历三十九乔山堂刘龙田刊《歇庵集》十卷,无序跋;万历间乔时敏﹑王应遴增刊本《歇庵集》二十卷(诗二卷文十八卷)附录一卷,黄汝亨序﹑余懋孳《小引》;万历四十七年刊《歇庵先生集选》四卷;天启六年(1626)陶履中筠阳道院刊本《陶文简公集》十三卷附《功臣传草》一卷;清初吴之铨刊本《陶文简公集》十三卷《佚集》五卷附录一卷。又有万历四十三年刘廷元刊本《老庄解》七卷(《解老》二卷﹑《解庄》五卷)及明刊本《徐文长传》一卷传世。《明史·艺文志》另著录其《宗镜广删》十卷。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录其诗五十首,“小传”云:“周望于诗,好其乡人徐渭。作《洞庭山游记》,规摹柳州,近效蔡羽。万历中年,汰除王﹑李结习,以清新自持者,馆阁中平倩(黄辉)﹑周望为眉目。”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五五录其诗四首,“诗话”云:“周望早年诗格清越,超超似神仙中人。中岁讲学逃禅,兼惑‘公安’之论,遂变芸夫荛竖面目。白沙在泥,与之俱黑,良可惜也。”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录其诗一首。清张豫章《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录其诗二十三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一六录其诗五首。清黄宗羲《明文海》录其文《平播州碑记》等十四篇,评语云:“歇庵之文,昌明博大,一洗剿袭模仿之套,盖宗法阳明(王守仁)者也。但阳明出之无意,歇庵出之有意,所谓大而未化,累基至顶,正不易耳。”清陈元龙《御定历代赋汇》续编卷一录其《述志赋》一篇。生平见陶奭龄《先兄周望先生行略》(乔时敏等刊《歇庵集》二十卷附录)﹑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三八﹑清张廷玉《明史》卷二一六。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