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鲍照 |
释义 | 鲍照 (?—466)南朝宋诗人﹑辞赋家﹑骈文家。字明远。远祖本上党(今山西长子一带)人,后迁于东海(今山东南部郯城一带)。鲍照当生于今江苏镇江一带。家世寒微。早年曾作古乐府,文甚遒丽。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欲往见宋临川王刘义庆,贡诗言志。或以为“郎位当卑,不可轻忤大王”。鲍照勃然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沈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知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遂见刘义庆,献诗,义庆奇之,赐帛二十匹,寻以为临川国侍郎。是年秋,遂赴江州,时义庆为江州刺史。及义庆为南兗州,照亦随至广陵。元嘉中,河济俱清,鲍照为作《河清颂》,为时人所重。照以才高,在义庆幕,亦颇受同僚谗毁。然义庆及其子晔,于鲍照尚厚。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卒。鲍照失职。家居不久。又为宋文帝子始兴王刘濬国侍郎。刘濬与太子劭相勾结,后卒至杀宋文帝。鲍照初入刘濬幕,当在元嘉二十二至二十三年,故事势当不甚清楚。在刘濬幕数年,鲍照于濬﹑劭之密谋,或已有所觉察。故于二十九年离刘濬幕,为永安令。其为永安令时所作《釆莲歌》,辞虽委婉,盖已略有讽濬之意。鲍照为永安令不久,刘劭杀宋文帝。孝武帝刘骏起兵讨之,诛劭。时鲍照因曾入刘濬暮,故颇受其累,曾加禁止。寻得释。后为孝武帝中书舍人。当时遭其妹鲍令晖之丧。后又为秣陵令﹑海虞令诸职。宋孝武帝大明中,临海王刘子顼为荆州刺史,以照为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随刘子顼至江陵。孝武帝死,前废帝子业立,颇无道。孝武帝湘东王彧杀子业自立,是为明帝。时孝武子晋安王子勋起兵江州,与明帝争位。子顼亦响应之。及子勋兵败,江陵人宋景等作乱,鲍照死于乱兵之中,时年五十余。鲍照之文,亦多散佚,至南齐时,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命,编其遗文,即《鲍氏集》。《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十卷,今存。最早刻本为明毛扆据宋本校刊之《鮑氏集》,最详实之注本为今人钱仲联《鲍参军集注》。 鲍照为“元嘉三大家”之一。其诗以乐府为最有特色。其写游子﹑思妇之情尤为生动。锺嵘《诗品》以为“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然又指为“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梁萧子显亦谓鲍诗“发唱惊挺,操调险急,虽藻淫艳,倾炫心魂”。大抵其杂言乐府为拟《行路难》等最为传诵,不特反映社会生活最为深广,且诗风雄浑流畅,秾丽而遒劲,为唐人如李白等所本。五言乐府亦深厚古朴,如《代东武吟》﹑《代白头吟》等均传诵名篇。其他五言诗确有险仄之风,颇失生涩,然亦自有其特色。清方东树《昭昧詹言》评鲍照与谢灵运诗以为谢以名理境界,肃穆沈重稍胜;而鲍照以俊逸活泼为长。斯论较为平允。 鲍照赋以《芜城赋》为最传诵,旧说以为作于宋孝武帝大明三﹑四年(459—460)间,乃是凭吊宋孝武平刘诞事,实则不然。盖鲍照登广陵故城而作,时间未可定为何年。此赋吊古伤今,文气瑰丽,而笔力遒劲,故颇受历来论者推崇。其他赋作如《舞鹤赋》,亦多佳句,为辞赋名作。 鲍照骈文以《登大雷岸与妹书》﹑《瓜步山楬文》及《石帆铭》等为最著。其中《登大雷岸书》尤为传诵,此文高古瑰丽,无绮弱之气,为六朝骈文中难得之作。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