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周弘正
释义
周弘正

(496—574)南朝梁﹑陈学者﹑诗人。字思行。祖籍汝南安成(今河南平舆南)人。九世祖𫖮,东晋初南渡,官至光禄大夫。祖颙,精佛理及音韵之学,创“四声”之说,有名于南齐,对沈约等所倡“永明体”诗歌影响甚大。弘正幼孤,为伯父中护军周舍所养。少通《周易》﹑《老子》,为史学家裴子野所赏。年十五,召补国子生,仍于国学讲《周易》,诸生传习其义。起家梁太学博士。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晋安王萧纲(简文帝)为丹阳尹,引为主簿。历曲阿﹑安吉令,司义侍郎诸职。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昭明太子萧统卒,立萧纲为太子,弘正上奏记于纲,劝以谦让。累迁国子博士。大同七年(541),立士林馆,弘正居以讲授,听者倾朝野。大同末,弘正见朝政日乱,知兵乱将起,及梁武帝纳侯景,弘正谓弟弘让曰:“乱阶此矣。”台城陷,弘正在建康藏匿得免。及王僧辩军至,即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萧绎,元帝遣使迎之,授黄门侍郎,迁左民尚书。及侯景平,敕弘正校讎僧辩所启送图籍。弘正曾力劝元帝还都建康,元帝不从。江陵陷,弘正遁归建康,为敬帝侍中太常卿﹑都官尚书。陈武帝代梁,授太子詹事。文帝天嘉元年(560)迁侍中﹑国子祭酒,使往长安迎安成王陈顼(宣帝),天嘉三年(562)自周还,授金紫光禄大夫。宣帝太建五年(573),授尚书右仆射。明年卒官,年七十九。

周弘正著有《周易讲疏》十六卷(《隋书·经籍志》作《周易义疏》);《论语疏》十一卷(《隋书·经籍志》未著录);《庄子疏》八卷(《隋书·经籍志》作《庄子内篇讲疏》);《老子疏》五卷(《隋书·经籍志》未著录);《孝经疏》二卷(《隋书·经籍志》作《孝经私记》)。于当时学术界颇享盛名。弘正亦兼擅诗文,《陈书》本传谓有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同。《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亦同,则是书于唐时犹存,今已佚。存文八篇,清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诗十四首,逯钦立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其文多属应用文字,属骈体,然不如徐﹑庾之秾丽。其诗亦较质朴,与梁陈“宫体”颇异。其中如《答林法师诗》﹑《还草堂寻处士弟诗》﹑《于长安咏雁诗》等,皆能朴素遒劲,且有寄托,于梁陈诗人中自具特色。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4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