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愚 |
释义 | 李愚 (?——935)字子晦。初名晏平。自称郡望赵郡平棘(今河北赵县),自其父时徙家无棣(今山东庆云)。光化间,曾致书韩建,劝其讨逆。天复初,避难东归洛阳,依李德裕孙李延古。哀帝天祐三年登进士第,后梁太祖开平三年登宏词科,授河南府参军。后惧祸避地河朔,又客于山东。梁末帝时为左拾遗,俄充崇政院直学士。再迁膳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贞明间,因忤旨罢职,为许邓观察判官。后唐庄宗时任主客郎中,迁翰林学士。同光三年九月,随魏王李继岌征蜀,任都统判官,军书皆出其手。蜀平,拜中书舍人。明宗天成间任翰林学士承旨﹑礼部侍郎﹑知制诰。四年八月为兵部侍郎。长兴元年五月,为太常卿。二年初,知礼部贡举。三月,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三年八月,为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四年九月,加吏部尚书。闵帝应顺元年正月,加右仆射。四月,摄中书令。末帝即位后,于十月罢相。清泰二年九月卒。李愚为文尚气格,为韩柳文体。所作《仲尼遇》﹑《颜回寿》﹑《夷齐非饿人》等篇,为时所称。监修国史时与诸儒修成《创业功臣传》三○卷,另有《白沙集》一○卷,皆不传。今存文三篇,见《全唐文》卷八四八;诗一首,见《全唐诗补编·续拾》卷四一。《旧五代史》卷六七﹑《新五代史》卷五四有传,另参《旧五代史·唐庄宗纪》﹑《唐明宗纪》﹑《唐闵帝纪》﹑《唐末帝纪》及《登科记考》卷二四﹑卷二五。(陈尚君)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