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体仁 |
释义 | 刘体仁 (1612—1677)字公㦷,江南颖川卫人。顺治十二年进士,官吏部郎中。有家难,请告归。刘体仁性疏旷持平,能诗喜画,又好饮酒,善操琴。与王士禛﹑汪琬齐名而相友善,共持风雅。罢官后,从孙奇逢问学。尝访傅山于太原,致其殷勤。少时游江南,老而流连黄鹄山头之景,晚遂闭门,有出尘之想。刘体仁慕成连﹑陆贾﹑司马徽﹑桓尹﹑沈麟士﹑王绩﹑韦应物之为人,作《七颂诗》颂之,以“七颂”名其堂,以名其集,诗文好奇,诗摹晚唐,清隽遥深,颇有色泽。然《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欲力脱七子之窠臼,而诗或生硬,文或纤佻,实出入于竟陵﹑公安之间。明末山人之习,未尽除也”。王士禛则谓其诗如孟郊。方苞少时,尝以诗谒汪琬 琬诃之;呈王士禛,亦未誉之;独刘体仁劝其以后不作诗,尽力于古文可也。苞如其言,遂以文名天下。著有《七颂堂诗集》九卷﹑《别集空中语》一卷﹑《文集》四卷﹑《尺牍》一卷。生平事迹见《清史列传》及《清史稿》文苑本传。(吴正明)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