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释敬安 |
释义 | 释敬安 (1852—1912)字寄禅;俗姓黄,名读山,字福余。湖南湘潭人。世业农,幼孤贫,七岁丧母,十二岁丧父,乃为人牧牛,又做书僮,学手艺等,受岐视,遭鞭挞,绝而复苏者数次。同治七年(1868)投湘阴法华寺出家,潜心礼佛,苦行修持。光绪三年(1877)秋在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烧去左手二指并剜臂肉燃灯供佛,因自号八指头陀。后历任衡阳罗汉,衡山上封﹑大善,宁乡沩山,长沙神鼎﹑上林诸寺住持,晚年主天童寺。1912年中华佛教总会成立,公推为首任会长。因湘中法华寺产为官中所据,乃入京请愿发还。与内务部礼俗司司长杜某言语抵牾,杜大怒批其颊。敬安气愤难言,归所寓法源寺,愤懑而卒。 敬安二十岁始学作诗,以识字少,用力尤苦,或一字未惬,如负重累,至忘寝食,有一诗至数年始成者,故进境甚速,诗名日著。初学中晚唐,自然高淡。盛年结识王闿运﹑邓辅纶等,乃宗法六朝。尝语人云:“传杜之神,取陶之意,得贾﹑孟之气体,此吾为诗之宗法焉”(太虚《中兴佛教寄禅安和尚传》第六章)。叶德辉《八指头陀诗集序》云:“中年以后,所交多海内闻人,诗格骀宕,不主故常,骎骎乎有与邓﹑王犄角之意。湘中固多诗僧,以余所知,未有胜于寄师者也。”因其喜咏白梅,又善以“影”字入诗,故有“白梅和尚”﹑“百影和尚”等雅称。一生留诗一千九百余首,文若干篇。有《嚼梅吟》﹑《白梅诗》﹑《八指头陀诗集》及《续集》﹑《八指头陀文集》等刊本行世。1984年岳麓书社出版梅季点辑本《八指头陀诗文集》,汇辑各本,按年编次,最称完备。生平事迹,见冯毓孳《中华佛教总会会长天童寺方丈寄禅和尚行述》,《清四明天童寺沙门释敬安传》﹑《诗僧八指头陀遗事》(以上均收入《八指头陀诗文集》附录),杨世骥《文苑谈往·黄读山》等。(连燕堂)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