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释担当 |
释义 | 释担当 (1593-1673)法名先为普荷,后改通荷,号担当,以号行。云南云南府晋宁人。俗姓唐,名泰,字大来。祖父唐尧官﹑父唐懋德均为举人,有文名。少习儒子业,十三补博士弟子员。又好书画文艺,曾北上游学,从董其昌习书画,执贽于李维桢之门,访陈继儒于云间,参湛然禅师于会稽。归滇后,奉母家居,徐霞客游滇曾得其资助。明社亡,清顺治四年(1647)弃家至大理,受戒于无住禅师,览经面壁十年。十六年南明永历帝逃往缅甸,担当托名云游访之,至腾冲遇阻返回。时南明大臣钱邦芑剃发称大错和尚,匿于大理,担当援之,并与其同至山中耕隐。晚居点苍山感通寺,不复再谈世事,与何蔚文﹑赵炳龙等遗民往来唱和于鸡足﹑点苍间。康熙十二年(1673)十月十九卒,年八十一。能诗善画,写意山水师法董其昌而笔墨更为减省,所存册页多集诗﹑书﹑画为一体,风格独具。诗逊于书画,虽间有佳句,“清而不薄,婉而不荡”,然语多近俚。著述现存明末刊本《翛园集》八卷,有李维桢《翛园集序》﹑陈继儒《翛园集序》﹑董其昌《翛园集引》;又有清康熙刊本《橛庵草》七卷,担当自跋。前者系其为儒生时所作所刻,后者则为其遁入空门后著述之刊本。其自跋《橛庵草》,谓其集“有类偈颂者不入,有类香奁﹑诗余者不入,有悲歌慷慨触时忌者不入”,则其诗非释门之诗也。又有清抄本《担公遗诗》一种,附其堂弟﹑长女诗作。清秦光玉《滇文丛录》录其序文三篇。清袁文典等《明滇南诗略》录诗其诗八十三首。清陈荣昌《滇诗拾遗》录其诗九十首。近人《云南丛书》收《担当遗诗》八卷,辑自《翛园集》残卷及《橛庵草》。近人方树梅《晋宁文征》录其文四篇﹑诗二十六首。生平见清冯苏《担当禅师塔铭》﹑近人李根源《腾冲普荷传》(《担当遗诗》附录)。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