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冯春航 |
释义 | 冯春航 (1888—1941)原名旭初,字春航,以字行;艺名小子和,别号晚香庵主。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父冯三喜为四喜班台柱演员,工青衣花旦。冯春航幼随父学艺,十二岁至上海入夏家科班,拜夏月珊为师。三年后学成出演,合座为之倾倒。其演出时音容笑貌酷似名伶常子和,遂有“小子和”之称,后即更名冯子和。工青衣,兼习花旦,能戏极多,尤擅悲剧。宣统三年(1911)上海武装起义时期,曾参加伶界攻打江南制造局之战斗,并投身戏剧改良运动,曾演出《新茶花》﹑《贞女血》﹑《黑籍冤魂》﹑《玫瑰花》等新戏,并能自编新戏。与陆子美合作演出时装新戏《血泪碑》﹑《恨海》曾轰动一时,极负盛誉。二十年代初,创办春航义务学校,供同行子弟免费入学,白天学戏,夜间学习文化。三十岁以后因嗓音瘖哑渐少演出,悉心授徒,兼事编剧。 冯春航自幼好学,在学戏﹑演戏之余,勤学苦读。曾入育才公学学英文,兼学西洋音乐及钢琴。宣统元年加入南社,从张冥飞﹑陈越流学诗,所作绝句清新可喜,有《湖上》等三绝句辑入《南社丛刻》。与南社诗人柳亚子﹑姚石子﹑陈去病﹑庞树松﹑庞树柏﹑俞剑华等均有交往,与柳亚子相交尤密。南社社友多有诗文投赠,赞赏其演技。柳亚子集诸友投赠之诗文及冯春航剧照二十余帧,辑为《春航集》二册,刊印于世。其自编剧目有《孟姜女》﹑《红菱艳》﹑《玫瑰花》﹑《妻党同恶报》﹑《姊妹花》﹑《温如玉》﹑《江宁血》等。生平事迹见庞树松《冯春航传》﹑陈光誉《春航别史》﹑郑逸梅《南社丛谈·南社社友事略》等。(梁淑安)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