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佐才 |
释义 | 陈佐才 (1612-1681)字翼叔,号睡隐子﹑隐石山人。云南蒙化府(今巍山)人。少务农,倜傥不羁,以任侠好义名于乡里。壮岁以才技为黔国公沐天波标下把总,丁亥(1647)随军征沙定洲土司,转战滇西,后驻榆城。丙申(1656),南明永历帝入滇,次年佐才奉命至四川筹饷,丁酉(1657)返滇,永乐帝已为吴三桂追逼,领天波等经滇西逃往缅甸,因兵阻,不得已返乡。永历帝被杀后,佐才筑室山中,三载蓄发如故,不改汉仪,虽威逼不能屈,又誓不履市廛,出行则跨蹇驴﹑戴斗笠,以示“不顶清天,不践清土”。与在滇遗民徐宏泰﹑杨廷斌﹑张以恒﹑释担当等二十余人组雪峰诗社,迭相唱和。晚年凿巨石为棺,自作挽诗云:“明末孤臣,死不改节。埋在石中,日炼精魄。”卒后子孙及远近知交和诗达二十七首,其妻安氏因刻为《石棺集》。卒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七十,子孙遵其遗嘱瘗于石棺中葬之。佐才中年学诗,遂嗜于此道。其诗多抒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或血性勃发,矫健遒劲,或郁顿悲哀,清冷凄清,然多不拘格律,不事雕琢。所作诗凡数百首,清康熙间曾刻为《宁瘦居草》二卷﹑《宁瘦居续集》二卷﹑《是何庵集》二卷﹑《天叫集》二卷,后零落,现仅《宁瘦居续集》有残本。清末滇人辑明遗民诗,李根源得其佚诗五十八首并楚雄刘联声佚诗二十六首,于民初刊为《天叫﹑脉望集残诗合刻》二卷。又广辑其诗为《陈翼叔诗集》五卷,卷一为《宁瘦居集》,卷二为《宁瘦居续集》,卷三为《是何庵集》,卷四为《天叫集》上卷,卷五为《天叫集》下卷,附《石棺集》一卷,收入《云南丛书》。1946年刊《重刊明遗老陈翼叔先生诗全集》则又有增益。清袁文典等《明滇南诗略补遗》卷一〇录其诗五十九首。近人方树梅《晋宁诗征》卷八外编录其诗八首。生平见《(乾隆)云南通志》卷二一之二。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