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虞淳熙 |
释义 | 虞淳熙 (1553-1621)字长孺,号德园。浙江杭州府钱塘(今杭州)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兵部主事。迁吏部员外郎﹑郎中,削籍归。家居三十年,天启元年(1621)卒,年六十九。少家贫无书,与弟淳贞搜奇猎秘,闭门抄写,方术阴符,靡不通晓。清张廷玉《明史·艺文志》著录其《德园全集》六十卷。现存天启间钱塘虞氏刊本《虞德园先生文集》二十五卷,首有天启三年黄汝亨《虞长孺集序》﹑李日华《虞德园先生集序》,内卷一至卷二二收各体文四百余篇,卷二三至卷二五收书一百二十余篇;又《诗集》八卷,收赋一﹑古近体诗七百余首。《明史·艺文志》另著录其《孝经迩言》九卷﹑《孝经集灵》一卷,则见于崇祯刊《孝经大全》等类书。另《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埙篪音》二卷,为淳熙与其弟淳贞“赋溪上落花詩一百五十首,又次韻沈嘉則杂咏一百二十首,又仿杜甫《同谷七歌》”,未见传。明末陆云龙《皇明十六名家小品》录其《翠娱阁评选虞德园先生小品》二卷。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录其诗二十三首,“小传”云:“长孺少见知于李于麟(李攀龙)﹑王元美(王世贞),赋才奇谲,搜抉奇字僻句,务不经人弋获,以为绝出。于时贤颇心折汤若士(汤显祖)﹑屠长卿(屠隆),自诡以奡兀胜之,虽未免牛鬼蛇神之诮,可谓经奇者也。尝曰:‘我文似古而不似古者,皆我胸中语耳。’”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五四﹑清张豫章《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录其诗一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一四上录其诗一首,按云:“万历中叶以后,诗道歧出。长孺学仙学佛,既无升天之资,又无广长之舌,二氏语言,一经运用,便成钝根,斯又‘公安’﹑‘竟陵’所不屑为者也。”生平见清邹漪《启祯野乘》卷三。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