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俞樾 |
释义 | 俞樾 (1821—1907)字荫甫,晚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幼从母教,学《论语》﹑《孟子》﹑《礼记》等书。十岁,受业于戴贻仲,始习为时文。十五岁,随父至常州读书,粗通群经大义。十六岁,补县学生。十七岁,中乡试副榜。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举。三十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咸丰二年(1852),散馆,授编修。五年,任国史馆协修。同年,简放河南学政。七年,御史曹登庸弹劾其“试题割裂经义”(《清史稿》本传),罢归。自此,读王念孙﹑王夫之经学著作,致力于经学研究。同治三年(1864)后,历主苏州紫阳﹑上海求志﹑德清清溪﹑归安龙湖等书院讲席,又主杭州诂经精舍,以实学课诸生。从十年起,着手编其著作《春在堂全书》。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谕谓其“早入翰林,殚心著述,启迪后进,人望允孚”(缪荃孙《清诰授奉直大夫诰封资政大夫重宴鹿鸣翰林院编修俞先生行状》),恢复其翰林院编修职。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907年2月5日),卒于苏州。俞氏自罢归,即以讲学著述为业,“每竟一岁,皆有写竟之书刊行于世”(《清史稿》本传)。其治经以王念孙父子为宗,大要在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为主。工诗文,兼及小说﹑戏剧与书法篆隶。其诗,不雕不琢;其文,有散有骈,不立宗派,且简洁雅驯;小说,与古代《搜神记》﹑《述异记》相仿,属“笔记小说”。著有《春在堂诗编》二○卷,《曲园自述诗》一卷﹑《佚诗》一卷﹑《春在堂词录》三卷﹑《宾萌集》五卷﹑《宾萌外集》四卷﹑《春在堂杂文》三七卷﹑《春在堂随笔》一○卷﹑《春在堂尺牍》六卷﹑《佚文》一卷﹑《右台仙馆笔记》一六卷﹑《骊山传》(传奇)八出﹑《梓潼传》(传奇)八出﹑《老圆》(杂剧)及《群经平议》三五卷﹑《诸子平议》三五卷等多种,合称《春在堂全书》。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二﹑缪荃孙《清诰授奉直大夫诰封资政大夫重宴鹿鸣翰林院编修俞先生行状》(《续碑传集》卷七五)﹑《曲园自述诗》等。(牛仰山)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