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郁 |
释义 | 王郁 (1204——1232)一名青雄,又名爵,字飞伯,大兴(今属北京)人。家素富,遭乱荡尽,殊不为意。居钓台,闭门读书,不接人事。当时学者惟事科举时文,王郁为文,一扫积弊,专法古人。最早为麻九畴所赏。其后潜心述作,未尝轻求人知。李献甫得其所著,大惊异,荐于诸名公,以此名满天下。又隐居陉山,覃思古学。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至汴京,见赵秉文﹑雷渊诸人,皆称之不已,名动京师。宰相闻其名,取其文章,将荐之,而以事被阻。举进士不第,西游洛阳,放怀诗酒,尽山水之欢。平生好议论,自以为儒中侠。其论学以为孔氏能兼佛老,常欲著书推明孔氏心学;其论经学以为宋儒见解最高,而笑东汉之传注。其论文以为近代文章为习俗所蠹,不能遽洗其陋,非有绝世之人奋然以古作者自任,不能倡起斯文。故尝欲取韩柳之辞,程张之理,合而为一,方尽天下之妙;其论诗以为世人皆知作诗,而未尝知有学诗者,故其诗皆不足观。诗学当自三百篇始,其次《离骚》﹑汉魏六朝唐人,余皆置之不论,盖以其尖慢浮杂,无复古体。故其为诗,必求尽古人之所长,削去后人之所短。其论诗之详皆成书,今不传。为文闳肆奇古,法柳宗元;诗近温庭筠﹑李商隐。李献能赠其诗云:“诗句媲《国风》,下者犹《楚辞》。”赠诗者甚多,有云:“忆昔颍亭见飞伯,恍若梦中逢李白。”又云:“王郎少年诗境新,气象惨淡含古春。笔头仙语复鬼语,只有温李无他人。”(《中州集》卷七)平生受知最深者完颜璹﹑赵秉文﹑刘从益﹑雷渊﹑李献甫﹑王若虚等,游从最久者李汾﹑杨弘道﹑元好问等,所交最深者李冶﹑李祁。金末,蒙古围汴京,王郁突围东走,后为兵士所杀。临终,出其平生所著,言可传之中州士大夫。《金诗选》评其《楚妃怨》﹑《游子吟》:“皆情含景中,凄怨之意,都在言外。诗以不说尽为工,高手说尽处仍是不尽。”(卷二)刘祁曾收其诗赋铭赞书序数十百首,《补三史艺文志》据此著录有《王郁集》,不传。《中州集》卷七录其诗十二首,《归潜志》卷三录其自传《王小子传》一篇,收入《金文最》卷一一四。生平事迹见《金史》卷一二六﹑《中州集》卷七﹑《归潜志》卷三。(查洪德)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