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方城 |
释义 | 郑方城 (1665—1747)字则望,号石幢,福建建安(今建瓯)人。少时随父居固安任所,不得归原籍应试,援例贡国学。又入赀为教谕,康熙五十三年,特命廷试,擢第二,才至泰宁就任。直至雍正元年才举于乡,十一年方成进士,官四川新繁知县,因蜀闱磨勘罢官。曾主讲锦江书院,士人闻其名,争相从学。幼从父学,每日授经一寸左右,背诵有舛讹,责骂以至鞭笞,毫不宽容。家庭平素不事生产,往往致饭食空乏,为常人所不堪,而诵习不辍,由是熟于经史百家。生平淡泊自守,在京师与任启运﹑陈治滋﹑孙濩孙﹑伍鲲扶﹑洪声﹑周绍龙等往来唱和,金石争鸣,一时传为美谈。季弟方坤先登第,出任邯郸知县﹑景州同知,方城随至署,为之佐理,空暇吟韵赋诗,兄弟唱和。居官时,垂帘吟讽,意趣萧然。时集诸生,定期课文,给以笔札饮食。点定甲乙,指陈经义,学风蔚然蒸起,士子多有成才者。而己一如既往,雅意恬退,不斤斤于荣禄。郑方坤称,其“诗有根柢,有兴会,世人皆以韩﹑苏目之。而精深华妙,大致于坡仙为近”(《本朝名家诗钞小传·绿痕书屋诗钞小传》)。著有《燥吻集》﹑《绿痕书屋诗钞》﹑《行炙集》以及与弟方坤合刊之《却扫唱和集》等。生平事迹见刘绍攽《郑先生方城传》节录﹑《清史列传》卷七一《文苑传二·郑方坤传》附传。(陆振岳)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