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王彝
释义 王彝

(1336-1374)字常宗,自号妫蜼子。其先蜀人,本姓陈,父仕元为昆山教授,遂卜居嘉定(今属上海)。少孤贫,长成有文章,元末明初迁居苏州,与高启﹑杨基﹑王行等游,为高启“北郭十友”之一。洪武三年(1370),以布衣召修《元史》,史成,赐金币遣归。寻因荐授翰林编修,以母老,乞归养。洪武七年,苏州知府魏观上梁文事发,彝尝为观作文,因与高启同被害,年三十八。本集原名《三近斋稿》,都穆所编,文三卷诗一卷。后弘治十五年(1502)刘廷璋刊本《王常宗集》四卷增补遗一卷,佚名清抄本又增续补遗一卷。收入《四库全书》之《王常宗集》即为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又有明抄本《妫蜼子集》六卷,杂文五卷,末卷收诗一百四十首。另有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陆廷粲刻本《王征士集》四卷附录一卷。其学出天台孟梦恂,梦恂学出婺州金履祥,本元真德秀文章正宗之派,故持论甚严。时杨维桢诗文风行东南,彝独作《文妖》一篇诋之,今在集中。清初王士禛《香祖笔记》尝斥彝云:“元敬(都穆)称其古文明畅英发,又或以为吴中四杰之一,以常宗代张来仪(张羽)者。今观其诗,歌行拟李贺﹑温庭筠,堕入恶道,余体亦不能佳,安能与高﹑杨相颉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谓彝“其文大致淳谨,诗亦尚不失风格,虽不足以胜张羽,必以为一无可取,则又太过。《香祖笔记》成于士禛晚年,诋诃过厉,时复有之,固未可据为定论矣。”钱谷《吴都文粹续集》录其文三篇﹑诗一首。顾起纶《续国雅》录其诗录其诗十一首。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三录其诗二首。费经虞《蜀诗》卷二录其诗七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甲集录其诗十九首。明翟校辑﹑清王辅铭补辑《练音集补》卷二录其诗九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六录其诗二首,清张豫章《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据之录。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录其诗一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甲签卷六录其诗一首。清黄宗羲《明文海》录其文一篇。生平见方鹏《昆山人物志》卷九﹑张昶《吴中人物志》卷七﹑清张廷玉《明史》卷二八五。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22: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