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僧达 |
释义 | 王僧达 (423—458)南朝宋诗人。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王弘少子,刘义庆婿。少聪敏强记,善属文。年十八,入仕为始兴王濬后军参军。寻迁太子舍人,求出为郡守,不许。迁太子洗马。丁母忧,服阕,于元嘉二十五﹑六年(448﹑449)出为宣城太守。在郡游猎,不理政事。二十八年,魏军进逼江北,僧达请入卫京师。魏军退,又为宣城太守,迁义兴太守。三十年,刘劭弑文帝,刘骏入讨,僧达南奔迎候,刘骏命为长史。刘骏即位,授尚书右仆射﹑征虏将军。僧达自负门第才学,以为一﹑二年间即可为宰相。然以狂傲不为孝武帝刘骏所喜,一岁五迁,出为吴郡太守。在郡凶暴,劫掠僧寺。孝建三年(456),迁太常,颇多怨望,上表求解职,其词不逊,免官。顷之,起为临淮太守。大明元年(457),迁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次年,迁中书令。以门第自高,鄙薄路太后兄子琼之,为太后所恶,又于朝政屡有非议,乃被陷谋反。是年八月,于狱中赐死,年三十六。 僧达工诗,《诗品》以之入中品,与谢瞻﹑谢混﹑袁淑﹑王微同列一条,称诸人“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征虏卓卓,殆欲度骅骝前”,意谓僧达可超越前四人。与颜延之为忘年交,《文选》录其《答颜延年》﹑《和琅邪王依古》诗﹑《祭颜光禄文》,沈德潜《古诗源》评其答颜诗与颜体相似。有集十卷,佚。今存文七篇,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诗六首,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