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王俭
释义
王俭

(452—489)南朝齐骈文家﹑学者。字仲宝。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父僧绰以宋文帝元嘉三十年(453)为“元凶劭”所杀。时俭方二岁,为叔父王僧虔所养。年六岁,袭爵豫章侯。俭幼有神采,专心笃学,手不释卷。宋明帝泰始五年(469),丹阳尹袁粲闻其名,言之明帝,使尚阳羡公主,拜附马都尉。释褐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泰始末,超迁秘书丞,表求校录坟典,依汉刘歆《七略》,撰《七志》四十卷(《宋书·后废帝纪》作三十卷),于后废帝元徽元年八月表上之。又撰《元徽元年秘阁四部书目录》,凡著录书籍二千二十帙,一万五千七十四卷。二书盖同时所作。《四部书目录》,沿袭晋荀勗《中经簿》例,以甲乙丙丁四部分类;《七志》则沿用《七录》分法而略变其体,分经典﹑诸子﹑文翰﹑军书﹑阴阳﹑术艺﹑图谱七类。又附以释典﹑仙道二类,为梁阮孝绪《七录》所仿效,于后世目录之学,颇有影响。《七志》尤为俭所重视,任昉《王文宪集序》称《今书七志》。《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七十卷,盖此后尝加订补也。

俭于元徽初成《七志》后,未几,丁所生母忧,服阕,为司徒右长史,司徒即袁粲。时后废帝残虐,俭告粲求外出,补义兴太守。元徽﹑升明间,还都为黄门郎,转吏部郎。宋顺帝升明二年(478)迁长兼侍中,固让。时萧道成为太尉,以俭为太尉右长史。俭见萧威权日重,因附于萧,且建代宋之谋,遂为所任,转左长史。升明三年,萧道成为相国,封齐公。以王俭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时年二十八。齐高帝代宋,改号建元(479),改封南昌县公,次年,迁左仆射。后以本官加太子詹事。齐高帝崩,遗诏以俭为侍中﹑尚书令﹑镇军将军。武帝永明元年(483),进号卫军将军,参掌选事。二年领国子祭酒﹑丹阳尹,三年加太子少傅,为文惠太子长懋讲《孝经》。四年,领吏部尚书。六年,加开府仪同三司,七年改领中书监,卒。

王俭弱年便留意“三礼”,尤善《春秋》,发言吐论,必据儒学。常谓人曰“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盖以自况。手笔典裁,为当时所重。俭亦能诗,钟嵘《诗品》列为下品,谓“既经国远啚,或忽是雕虫”。今存诗八首,逯钦立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俭尤长骈文,宋齐易代之际文告,多出俭手,其《褚渊碑》为《文选》所采,尤著名。今存文较多,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齐文》辑为三卷,除《高松》﹑《灵丘竹》二赋外,皆应用文字。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5:4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