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朝焕 |
释义 | 沈朝焕 (1558-1616)字伯含,号太玄,自号绿笠翁,又号黄鹤山农。浙江杭州府钱塘(今杭州)人。生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七月初四。十岁丧母,随父沈楠宦居江西,又寓京师。万历十三年(1585)乡试中举,二十年进士,请归侍祖母,又守祖母丧,二十五年服除,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典试山东,二十六年榷关于荆南。调兵部武选司,进职方司员外郎,迁武选司郎中。三十六年左迁靖州知州,升南刑部郎中,出为四川按察佥事,迁福建布政司参政,被劾罢归。四十四年二月二十三卒于家,年五十九。少而能诗,垂老不倦。李维桢为其父执,称其“用文学著声郎署间籍甚”(《亦适编小序》)。为其作《墓志》则云:“德﹑靖以还,文章复古。风靡波流,仍成伧楚。沈氏中兴,绍明先绪。两京鼓吹,六朝步武。李唐初﹑盛,奔奏堂庑。”则沈朝焕诗亦如李维桢,出于格调一派而不拘泥。其诗文著述自万历二十六年起陆续刊刻。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沈伯含集》二十七卷,注内收《亦适编》七卷,《泊如斋集》六卷,《马曹稿》五卷,《渠阳小草》二卷,《劳人草》﹑《田家杂咏》﹑《和陶诗》﹑《北台赋》﹑《抱膝长吟赋》﹑《入蜀诗》﹑《钟陵草》各一卷;又著录其《快士赋》一卷。现存万历刊《沈伯含集》二十卷,则含《泊如斋吟草》七卷﹑《马曹稿》四卷《续稿》一卷﹑《钟陵草》一卷﹑《息初稿》二卷﹑《劳人草》一卷﹑《渠阳小草》二卷﹑《入蜀诗》一卷﹑《和陶诗》一卷,实为各单刻本之合刊,而与《千顷堂书目》著录本略有不同;又有附录一卷,内钱希言所作诔,署万历四十六年二月,应刊于其身后。另有天启间刊本《泊如斋全集》四十卷,卷一为赋﹑拟骚﹑风雅什,卷二为古乐府,卷三至卷二〇为诸体诗,分体列,附词六首,卷二一为奏疏﹑卷二二为议,以下各体文九卷﹑尺牍四卷﹑启三卷﹑附录二卷。是集为其卒后重新辑编,原各集李维桢﹑陶望龄﹑王穉登﹑董复亨﹑袁懋谦﹑龙膺等所作序多存,较之合刊本,增多删少。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五七录其诗二首。卓人月《古今词统》录其[竹枝]三首。清初卓回编《古今词汇》录其词四首。清陈元龙《御定历代赋汇》录其赋三篇。生平见高出《沈公行状》(万历刊《沈伯含集》附录)﹑李维桢《沈公墓志铭》(万历刊《沈伯含集》附录﹑《大泌山房集》卷八〇)﹑顾起元《沈公神道碑》(万历刊《沈伯含集》附录﹑《懒真草堂文集》卷二〇)。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