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汪优游 |
释义 | 汪优游 (1888—1937)原名效曾,字仲贤。上海人,一说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自幼嗜好戏曲。在上海新式学校就读。光绪二十五年(1899),曾到梵王渡圣约翰学校参观庆祝耶稣圣诞节,见到该校学生扮演的新剧很有兴趣,自云:“这种穿时装的戏剧,既无唱工,又无做工”,“引起我的摹仿心”(《我的俳优生活》)。后转入民立中学。三十年,孔子诞辰日,学校组织学生演戏庆祝,遂在教师指导下编写剧本,并参加演出了《林则徐》等三出戏。三十一年正月,发起组织中国第一个业余新剧团体“文友会”,编演《捉拿安德海》﹑《江西教案》等戏。下半年转入南京水师学堂。寒假返回上海,与朱双云等组织开明演剧会,后又组织“一社”。宣统二年(1910)加入任天知主持的进化团,成为职业新剧演员。进化团解体后,又加入新民社﹑笑舞台等剧团。1921年,参与组织民众剧社(后改组为中华戏剧协社)。能编善演,戏路极宽,欧阳予倩谓其“生﹑旦﹑老旦,正派﹑反派,喜剧﹑悲剧都能演,而且都演得好”(《谈文明戏》)。其创作﹑改编的剧目有《新加官》﹑《官吏改良》﹑《啼笑因缘》﹑《珍珠塔》﹑《果报录》﹑《好儿子》﹑《血花》等,戏剧论著有《我的俳优生活》﹑《优游室剧谈》等。生平事迹见其自著《我的俳优生活》(载《社会月报》第一卷第一﹑二﹑三﹑五期,1934年6月至10月刊)﹑朱双云《新剧史》﹑欧阳予倩《谈文明戏》(载《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史料集》)等。(梁淑安)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