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汪笑侬
释义
汪笑侬

(1858—1918)本名德克俊(又作德克津﹑德克金),字俊清,又字润田;后更名僢,号仰天,别号竹天农人。满族人(一说其本姓汪嘉,名德龄,蒙古人)。出身于官宦之家。光绪五年(1879)举人。后潜心于曲,流连于酒肆歌场。其父出资为其捐官,署河南太康县令(一说为安徽青阳县令)。因得罪豪绅,被劾落职。返京后决心业伶。光绪中叶至上海,以王清波艺名初演于丹桂茶园,后入春仙茶园。光绪二十六年以后,往来于北京﹑天津﹑南京﹑武汉﹑蚌埠等地。三十年,与陈去病﹑柳亚子等联合创办我国第一个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该刊物以“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为宗旨。因言词激烈,触清廷之忌,仅出版两期,即被迫停刊。宣统二年(1910)转济南演出,被聘任戏剧改良所所长。1912年至天津,任正乐育化会(伶界联合会)副会长及戏剧改良社社长。晚年赴大连演出,1918年卒于上海。

汪笑侬工诗善画,兼通医卜﹑星相及金石之学。其编剧﹑演剧皆不为成法所拘,博采诸名家之长,又取汉调﹑徽调﹑粤调等各剧种之精华,与京剧熔于一炉,自出新意,别创“汪派”老生的独特风格。积极倡导戏剧改良,编演大批新剧目,被誉为“中国第一戏剧改良家”,并博得“伶圣”之称。吉水评云:“自皮黄之兴,迄于今日,能自编自演者,固不乏人;求其雅正,不失文章声价,殆无笑侬之比。笑侬真人杰矣哉!”(《近百年来皮黄剧本作家》)。其创作及改编﹑整理之剧目约三十余种。创作剧本有《哭祖庙》﹑《受禅台》﹑《瓜种兰因》﹑《纪母骂殿》﹑《长乐老》﹑《孝妇羹》﹑《采茶奇案》﹑《苦旅行》﹑《缕金箱》等(一说《长乐老》﹑《缕金箱》为陈巢南所撰,由其润色后上演)。改编﹑整理剧目有《党人碑》﹑《马前泼水》﹑《马嵬驿》﹑《琵琶泪》﹑《博浪锥》﹑《易水寒》﹑《洗耳记》﹑《桃花扇》(以上据昆曲剧本改编);《战蚩尤》﹑《左慈戏曹》﹑《骂毛延寿》﹑《骂阎罗》﹑《骂安禄山》﹑《骂王朗》﹑《张松献图》﹑《空城计》﹑《煤山恨》﹑《完璧归赵》﹑《排王赞》﹑《喜封侯》﹑《将相和》(以上据京剧旧本改编);《刀劈三关》(据徽调改编)等。还撰写过一些早期话剧的幕表与提纲。董维贤﹑曲六乙编选﹑校订的《汪笑侬戏曲集》,收《战蚩尤》等代表剧作十八个。其剧作绝大部分无人能演,渐次失传。阿英辑其诗词,编为《竹天农人诗辑》。生平事迹见周信芳《敬爱的汪笑侬先生》(附于《汪笑侬戏曲集》卷首)﹑隐侠《汪笑侬小传》(载《戏杂志》尝试号,1922年4月)﹑了翁《汪笑侬传补遗》(载《戏杂志》第七期,1923年4月)等。(梁淑安)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4 3:4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