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汪沨 |
释义 | 汪沨 (1618—1665)字魏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崇祯十二年举人。入清不仕。终于西湖宝石山僧舍。少孤贫,力学。生平重气节,耿介自守,与人落落,性不好声华,时人号曰汪冷,惟与宁都魏禧﹑秀水朱彝尊交游。尝远游至天台﹑匡庐﹑黄山﹑白岳,所至与异人高士游。后徙居孤山,足迹不入城市。当是时,湖上有三孝廉,皆高士,沨为其之一。汪沨善吟咏,多不存稿,人莫能见。每行山中,则自歌其诗,歌毕长啸,或痛哭,人皆以为狂,识者以为逸民。与陈廷会﹑柴绍炳﹑沈昀﹑孙治人,称为“西陵五君子”。临殁,举书卷焚之,诗文无一存者,起视日影,曰:“可矣!”即书五言诗一章,投笔就寝而逝。魏禧称其“文奇恣汪洋,顷刻数千言”。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五○一《遗逸》二﹑魏禧《高士汪沨传》﹑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四六八﹑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四五﹑王藻钱林《文献征存录》卷六等。(王宗栻)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