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李伯钊
释义
李伯钊1911—1986

现、当代女剧作家。曾用笔名戈丽。四川省重庆市人。早年在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冬在上海任浦东共产主义青年团地委宣传委员兼平民夜校教员。1926年冬赴苏联莫斯科孙逸仙劳动大学学习。学习期间,参加文学研究小组,开始文学创作。第一部作品是与沈泽民合写的《国际青年节歌舞活报》。1931年春回国,转为共产党员,入闽西苏区,先后任闽西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长兼彭杨军事学校教员,中央根据地瑞金红军学校政治教员,中央苏维埃政府《红色中华》编辑,中央苏维埃政府教育部艺术局长,高尔基戏剧学校校长等。这期间,曾与胡底、钱壮飞合写话剧《为谁牺牲》,改编话剧《黑奴吁天录》为《农奴》,并创作话剧《扩大红军》、《战斗的夏天》以及关于十月革命的歌舞活报剧等。长征期间,曾任中共中央工作团团员、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宣传干事,并举办红军艺术训练班,创作《打骑兵》歌等。1938年到延安,任鲁迅文艺学院党组委员、编审委员会主任,与吕骥、向隅等创作歌剧《农村曲》。1939年赴敌后工作,任中共北方局宣传科长兼鲁迅艺术学校校长,创作了话剧《老三》、《母亲》等。1940年回延安,任中共中央文委地方文化科长,后任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主任。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8年在石家庄任中共华北局文委委员、华北文联副主任、华北人民文工团团长。开国后,历任中共北京市委文委书记、全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执行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和副院长等职。1950年与于村、海啸、贺绿汀、梁寒光等创作歌剧《长征》。在这部歌剧中,第一次在舞台上出现了毛泽东的艺术形象。1954年创作话剧《桦树沟》(作家出版社1955年出版),写了中篇小说《女共产党员》(工人出版社1958年出版)。“文化大革命”后,她创作了反映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中央领导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话剧《北上》。

刘普林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74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3 11: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