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帕尔哈德与西琳
释义
帕尔哈德与西琳

古典维吾尔族爱情长诗。流传于新疆及中亚地区。长诗叙述的是,帕尔哈德是一位中国王子,他藐视王位,视金银财宝如粪土,热爱学习,重视劳动,从宫中老石匠学得开山凿石的本领。当他从宝镜中看到亚美尼亚人民面临旱灾威胁,正在艰难地开山修渠时,便毅然离开中原汉土,起程前往亚美尼亚去帮助那里的人民解除痛苦。他奇迹般地完成了引山泉灌溉的水利工程,实现了为民造福的愿望。这一消息传入宫中,亚美尼亚女王携妹妹西琳前来看望开山英雄。西琳的美貌征服了帕尔哈德,帕尔哈德的勇敢、善良之心也使西琳一见倾心,他们相爱了。当这一对情侣浸沉在热恋的欢愉时刻,灾难突然降临。波斯国王霍斯罗倾慕西琳倾国倾城的美貌,便在欲念的驱使下,率军队进犯亚美尼亚,以武力来向西琳求婚,并用阴谋杀死情敌帕尔哈德。西琳闻讯悲痛欲绝,在帕尔哈德身旁刎颈自尽,以身殉情。

关于美女西琳的传说,早在公元七八世纪就已在西亚和中亚人民中广为流传。波斯诗人菲尔多西(940—1020)的《王书》中,关于西琳的传说首次以叙事诗形式出现,诗名为《霍斯罗与西琳》,讲述了波斯国王霍斯罗与女奴西琳之间的爱情故事,情节较为单纯,篇幅不长。阿赛拜疆诗人尼扎米(1140—1209)以此题材进行了再创作,用波斯文写成长诗《霍斯罗与西琳》,篇幅浩大,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成为波斯文学名著。在尼扎米的笔下,西琳的身份从女奴变为亚美尼亚女王的侄女,歌颂了她对爱情的忠贞。到了15世纪,突厥文豪艾利希尔·纳瓦依(1441—1501)首次以维吾尔书面语言创作了1万2千余行的长诗《帕尔哈德与西琳》,在这部不朽之作中,中国王子帕尔哈德成为主人公、英雄形象,而波斯国王霍斯罗则成为恶势力与封建暴君的代表,是诗人鞭笞的地对象。19世纪,维吾尔族著名诗人阿不都热依木·纳扎里(1770—1848)用现代维吾尔语言对该题材进行了再创作,题目仍为《帕尔哈德与西琳》。情节基本未变,篇幅缩短,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语言优美,深受广大维吾尔民众的喜爱,流传很广,影响也较大。

郎樱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69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3: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