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李于阳
释义
李于阳1784—1826

清代白族诗人。始名李鳌,字占亭,号即园。祖籍山东,明初迁大理,原姓张,高祖张克明改姓李,为太和县望族,至其父一代,已经清贫。李于阳两岁时便随父迁居昆明,其间回过大理两次,一次是嘉庆六年(1801)归葬父亲,一次是嘉庆十三年回乡省墓。他在昆明,“老死家园,足未出里门半步。”李于阳自幼好学,肆意经史辞章,能文工诗。尽管他“工举子书”,但“不屑为老生腐语”,故直至嘉庆二十四年年满35岁时才中一副贡。加之家道中落,遂绝意进取,为诗益富,并善“倚声度曲”。著有《苍华诗人集》及“诗余”、“诗话”、“外集”、“偶编”等,“诗名满昆华、苍洱之间”。今传有所著《即园诗钞》14卷,收入《云南丛书》。李于阳的许多诗作,以不同的社会生活画面,深刻地描绘了封建社会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反映了“乾嘉盛世”所面临的变革前夜的危机。如《祷雨叹》里,他不仅感叹风旱无常带来的灾年,尤其哀痛“转瞬催租悍吏来,天灾不已复人灾”。在《泣牛谣》里,不仅描写了养牛代耕的“牛工”因牛死给全家带来的悲苦:“大儿小儿群泣饥,欲再买牛典无衣”,更为“牛工”生活前景担忧:“今年牛死人太息,明年人死牛不识!”此类诗作,尚有《米贵行》、《苦饥行》、《卖儿叹》、《兵夫叹》等等。这些诗,真是“无籁不鸣,有声皆怨”(《昧灯集》小序)。此外,李于阳对于故乡大理非常热爱,写了不少有关景物、古迹、民间传说的诗歌,如《星回节怀古》、《阿姑祠》等。而写得最好的,当是《登苍山观洱海作歌》,诗中对苍山洱海,或山或水,或云或雪,都写得气势雄伟,变幻诡谲,奇气横溢而又富有感情。

罗伟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696-269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9: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