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乐府余论
释义
乐府余论

清代词话著作。1卷。宋翔凤撰。全书只有16则,主要为辨证性的文字,如辨古石刻〔洞仙歌〕为南宋人伪托,辨秦观〔踏莎行〕“斜阳暮”3字不重出等等。宋翔凤谈词着重从音乐方面进行探讨,他说:“宋元之间,词与曲一也。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作词的人应该既讲文理,又讲节奏,二者兼顾。他对“度曲者,但寻其声,制词者,独求于意”的作法表示不满。其论慢词始于柳永一则,能联系宋仁宗时期的太平繁庶景象,认为当时的歌台舞席,竞唱“新声”,柳永在政治失意的情况下迎合时代潮流,谱词造曲,为了方便妓人传唱,又以俚语俗言编入词中。其后,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作,慢词遂盛行于世。此外,论词的令、引、近、慢与小令、中调、长调的区别等见解,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翔凤受浙派词人影响,论词以南宋为主,尊姜夔为诗家之杜少陵,认为姜词“继往开来,文中关键”。但是,他更偏重南宋词人感怀国事,系情旧京的作品,他肯定姜夔是如此,肯定张孝祥、辛弃疾也是如此。这些,又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浙派偏重形式技巧而忽略作品社会内容的创作倾向。此书初附于宋翔凤词集之后,有同治九年(1870)刘履芬重刊本。唐圭璋《词话丛编》单独录入。

李勤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65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