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巴金《家》的出版与反响
释义
巴金《家》的出版与反响

现代文学现象。巴金的长篇小说《家》,1931年4月至1932年5月在上海《时报》连载,1933年5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作品通过对高公馆的兴衰史的描写,揭示出整个封建制度无可避免的灭亡命运。小说问世后,在文坛和社会上激起巨大的反响。《时报》在连载的第一天,即以大字标题称誉作者为“新文坛巨子”。巴金及其《家》很快成为广大青年读者的热门话题,不少青年还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踏上革命之路。建国前,《家》曾印行30余版数十万册,还被改编成话剧与电影,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长篇小说之一。对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成就,文坛上评价不一。许多论者给予高度的评价,王易庵称许作者“具有丰富热烈的感情”和“对人间的热爱”,认为这是作品“成功”和“受人欢迎”之处(《巴金<家·春·秋>及其它》)。巴人说:“巴金激动了万千读者的心”,“尽了变革这古老的中国社会底一部分任务”,但留给读者的,只“是一种激情,而不是识力,这显出巴金底软弱了”(《略论巴金的<家>三部曲》)。闻国新则批评作品的处理,“不足以指示人生的出路”和“彻底铲除大家庭制度的办法”,艺术上“没有《红楼梦》的成功,也没有《红楼梦》的真挚与自然”(《家》)。围绕《家》的争论,一直延续到建国以后。

钦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234-123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