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中国诗坛
释义
中国诗坛

现代文学期刊。月刊。1937年11月15日创刊于广州。中国诗坛编委会编辑,先后由蒲风、雷石榆主编。发行人黄凤,引擎出版社经售。刊物前身为《广州诗坛》,创刊于1937年2月,已出版3期。从第1卷第4期起改名为《中国诗坛》。1938年出至第2卷第6期后停刊。1939年5月1 日在香港复刊。出至新3号后迁往桂林;1940年6月至12月出版了新4至6期后再次停刊。1946年1月在广州复刊为“光复版”,同年5月出版新4期后终刊。两次复刊期间,主要负责人为黄宁婴,参加编辑的先后有陈残云、芦荻、吕剑、李育中、洪遒等。包括前身《广州诗坛》,前后共出版22期。

创刊号首篇《中国诗人协会抗战宣言》,表达了刊物的宗旨,“我们要用我们的诗歌吼叫出弱小民族反抗强权的激怒,歌唱出民族战士们英勇的战绩,暴露出敌人蹂躏我们民族的暴行,描写出在敌人铁蹄下的同胞们的牛马生活。”刊物上发表的大量诗歌,包括选自其他报刊的作品,始终坚持了这一原则。这些诗篇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昂的战斗呐喊,给予抗日军民以精神鼓舞,同时,诗人们采用的通俗化、大众化语言,使这些诗歌能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刊物还辟有“诗歌论坛”、“诗歌讲座”等栏目,穆木天、蒲风、雷石榆等撰文讨论了大众化诗歌的创作、普及等问题。香港复刊期间,主要刊载诗歌作品,间有短篇诗评。迁往桂林后,恢复了“诗论”专栏,并开辟了“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报道了“中国诗坛”成员的座谈情况。抗战胜利后的“光复版”,由于内战爆发,第2期起发表了大量反内战,要民主,争自由的诗篇。《中国诗坛》坚持现实主义道路,为民族解放、人民革命运动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刊物。主要撰稿人还有郭沫若、穆木天、王亚平、林焕平、胡危舟、征军、周钢鸣、黄药眠等。

王宗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876-87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7: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