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民族主义文学
释义
民族主义文学

现代文学词语。30年代初由国民党政客、文人提倡的文学。1930年6月1日,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纠集朱应鹏、范争波、潘公展、陈抱一、傅彦长、向培良、王道源等成立以倡导民族主义文艺为宗旨的六一社。最初出版《前锋》周刊,1930年10月出版《前锋》月刊。在《前锋》月刊一卷一期发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公开地攻击“那自命左翼的无产阶级的文艺运动”,“阶级的艺术运动”,宣称“文艺的最高意义,就是民族主义”。该刊还不断刊出实践他们理论的创作,如黄震遐的剧诗《黄人之血》、小说《陇海线上》,万国安的小说《国门之战》等。在南京,有以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文艺处处长王平陵以及左恭、钟天心等主持的由中国文艺社发行的《文艺月刊》。这个刊物以发表大量中间状态作家的作品为掩护,推行其民族主义文艺。其他在京沪一带尚有《开展》、《流露》、《青春》等小刊物与他们相呼应。1932年后浙江尚有民族主义文艺刊物《黄钟》以及《西湖文苑》、《文学新闻》等出版。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仍以发展民族主义文艺为其对抗进步文艺运动的中心口号。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由于政治上赤裸裸反共反人民,本身队伍真正谙通文艺的也不多,因而不仅创作零落,理论也十分空乏,仅仅依靠着当时统治者的政治力量才得以维持,在文坛和群众中影响微弱。鲁迅、茅盾、瞿秋白等左翼作家在1931年下半年曾对他们展开全面批判,充分揭露了他们的本质。

朱东兀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76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4: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