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十五贯2
释义
十五贯2

当代戏曲。昆剧。浙江省《十五贯》整理改编小组根据清人朱素臣的《十五贯传奇》(又名《双熊梦》)改编。初载《剧本》1956年第6期。同年公演。建国后新改编传统剧目的优秀代表作之一。原剧分26出,两条情节线索交织发展。一条是熊友兰之弟熊友蕙被山阴县令过于执以与侯三姑“通奸害命罪”误判死刑;一条是熊友兰闻讯携带十五贯铜钱回家营救友蕙,途中偶遇苏戍娟,又被已升任常州府理刑的过于执以“奸杀盗财”之名判定死罪。苏州府太守况钟奉命监斩,经神明托梦指点,微服私访,查明真相,面见都爷,方为昭雪。最后,况钟认侯、苏为义女,过于执举熊氏兄弟为孝廉,并为熊氏兄弟与苏、侯二女作媒完婚。原剧既揭露了封建官场的黑暗,歌颂了况钟的刚直不阿,又宣扬了封建迷信和因果报应。浙江省《十五贯》整理改编小组贯彻戏曲改革“推陈出新”的方针,对《十五贯》进行了大胆的裁剪,果断地删去了熊友蕙与侯三姑这条副线,摈弃了“鼠窃”之类荒诞不经的东西,从而加强了熊友兰与苏戍娟这条主线的丰富性及戏剧冲突的真实性,同时深化了剧本反对主观武断、反对官僚主义的主题思想。改编者在塑造况钟这一形象时,删去了他思想中“天命”、“因果报应”和“神明指点”等封建迷信观点,突出了他“为民请命”的思想和“调查研究”的作风,使况钟的实事求是、认真细心和过于执的主观武断、草率马虎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完成了况钟这一清官形象的塑造。《十五贯》对况钟的歌颂与对过于执的批判,配合了当时正在党和政府各部门开展的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运动,给了现代的过于执们一个响亮的回答,起到了“古为今用”的作用,所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欢迎。在首都北京演出时,曾出现过“满城争说《十五贯》”的盛况。《十五贯》的改编成功,使濒临衰亡的昆剧得到复兴,“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周恩来:《关于昆曲〈十五贯〉的两次讲话》)。同时也为戏曲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周恩来曾经指出:《十五贯》的成功“不仅使古典的昆曲艺术放出新的光彩,而且说明了历史剧同样可以很好地起现实的教育作用”,“使人们更加重视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为进一步贯彻执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同上)。《十五贯》演出和发表之后,被全国许多剧种移植演出,推动了戏曲改革的热潮,使许多剧种陆续出现了改编成功的优秀剧目。

王新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