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浪淘沙 |
释义 | 浪淘沙 词牌。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过龙门〕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传词始自唐刘禹锡、白居易,其内容都是咏大浪淘沙的七绝句式,如刘禹锡所作有“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白居易所作亦有“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句。词调名由此而来。刘、白之词,为小令,单调28字,4句,3平韵,其实是七言绝句。至南唐后主李煜始另创新声为长短句,双调,54字,10句,8平韵。李煜词〔浪淘沙〕以“帘外雨潺潺”为小令定格。宋代词人柳永《乐章集》注“歇指调”,并于前后两片首句各减1字,例如“有个人人”句即为小令别格。柳永又翻演为长调慢词,3片,134字,第一片4仄韵,第二片3仄韵,第三片两仄韵。周邦彦《清真集》又移入“商调”,133字,3片。第一、二片各6仄韵,第三片4仄韵,句读与柳词亦不同,以其代表作“晓阴重,霜凋岸草”为其定格。 张奇慧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12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