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蒲松龄
释义
蒲松龄1640—1715

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山东淄博)人。关于他的族别学术界有汉、蒙古、回、女真四说。蒲松龄的父亲蒲槃,读书未遂功名,转而弃儒经商。蒲松龄童年随父读书,青年时热衷于科举。19岁时,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试皆列第一,考中秀才。但从此以后,科场不利,始终未得一第。43岁时补廪膳生。51岁时到济南参加乡试,不料第二场抱病退场,结果落第而归。从此,他绝迹科场,直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

蒲松龄18岁时与妻子刘氏结婚。婚后兄弟分家,他仅得旷无四壁的场屋3间,借伯兄门板一块,以隔内外。31岁时,由于“家贫不足自给”,应在江苏宝应县做知县的同乡孙蕙的聘请去做幕僚。第二年又随孙蕙到高邮官署,同年返乡。这是蒲松龄一生唯一的一次远游。后来,他又到同县毕际有家教私塾,前后共达30年之久。70岁时,结束教书生涯,“归老不复他游”。76岁时依窗危坐而逝。

蒲松龄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大约由20岁写起,至40初具规模。以后逐步修改、增补,直到晚年,方告完稿。

《聊斋志异》的故事来源有三:一是改编民间的传说和故事;二是编写亲友提供的材料;三是据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而编撰。其主要内容是歌颂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揭露封建官吏的罪恶,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等。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它“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指出了《聊斋志异》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是继唐代传奇小说之后,中国文言小说的又一高峰。

现在所见的主要抄本有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共12卷)和《二十四卷抄本聊斋志异》。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了张友鹤辑校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编定为12卷,共491篇,附录9篇,是目前较为完备的本子。

蒲松龄除《聊斋志异》外,在诗文等方面也取得了成就。今人路大荒辑的《蒲松龄集》,有文集13卷,诗集5卷,词集1卷,杂著2种,戏3出,通俗俚曲14种;另有附录1卷。这些作品,虽然不如他的名著《聊斋志异》那样精粹,但从中可以看出他在文学领域和知识领域中的多方面的素养。

星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935-593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