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吴世昌
释义
吴世昌1908—1986

古典文学研究家。浙江海宁人。因家庭不幸,小学没读完,就去药铺做学徒,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在药铺自学了半部《文选》,17岁时考入嘉兴秀州中学做工读生,学业上名列前茅。读完高一后,考上南开大学预科2年级,一年后又考入燕京大学英文系,开始在《燕京学报》、《新月》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他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释<诗><书>之诞》时还是英文系2年级学生。该文是《燕京学报》第一次发表本科学生的论文,刊出后相继被译为德文、俄文。其后他又连续发表了《诗经》和有关文史领域其他方面的一系列论文。大学毕业后获哈佛燕京学社国学研究所奖学金,再读研究生,3年后获硕士学位。

1935年燕京研究院毕业后,先后担任过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编辑,上海博物馆特约研究员,西北联合大学国文系讲师,中山大学、湖南国立师范学院、桂林师范学院、重庆中央大学国文系教授等职,并曾兼任桂林师院国文系主任。先后讲授过李义山诗、宋词选、修辞学、文字学、古代文法、要籍目录等课程。除发表与时事相关的政论文章外,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编写了《修辞学讲义》、《文字学讲义》(与许寿裳合编)及《要籍目录讲稿》等3种讲义,并发表词学论文多篇。

1948年1月受英国牛津大学聘请,任该校高级讲师兼导师,用英语讲授中国文学史、散文史、中国诗歌及甲骨文等课。由该校授予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被举为该校东方学部委员,还曾任牛津和剑桥两大学的博士学位考试委员。在此期间,曾在欧洲的《通报》、英国的《东方艺术》、《科学进程》、《牛津杂志》等刊物上撰写大量有关中国文化的研究论文,并多次出席英、法、意及苏联等国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自己的学术论文。其中用英文撰写的《甲骨文研究与中国文化》、《卜辞旁注考》、《红楼梦探源》等被视为海外甲骨文研究和红学研究的重要著作。1962年回到北京,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即后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80年代曾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吴世昌兴趣广泛,其治学范围几乎涉及文史研究的各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一)词学研究。其词学著述,包括未刊稿已辑为《词学论丛》(即《罗音室学术论著》第2卷)。(二)红学研究。生前有《红楼梦探源》和《红楼梦探源外编》问世。《探源》一书依次为抄本探源、评者探源、作者探源、本书探源与续书探源。立足原著,寻根探源,为红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三)文史研究。涉及甲骨文、金文考释、敦煌学、古代社会风俗及古今文学比较研究、古典诗歌探讨各方面,所撰论文辑为《文史杂著》(即《罗音室学术论著》第1卷)。此外,吴世昌还著有《罗音室诗词存稿》,已在香港刊行2版。

施议对,郑永晓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91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