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华商报·热风
释义
华商报·热风

现代报纸副刊。日刊。香港《华商报》副刊。于1946年1月4日创刊,吕剑主编。1947年7月改由华嘉主编。 1948年8月25日改名《茶亭》,由杜埃主编。1949年4月又由华嘉主编。同年8月30日后终刊。共刊出3年零8个月。

《热风(茶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工作者主办的刊物。“热风”取自鲁迅的书名,刊头题字也移用了鲁迅同名书题名。在《开场白》中,编者表明了刊物“正视和针对着社会现实,有力地表现其爱恨,爱人民所爱的,恨人民所恨的”这一宗旨。廖沫沙在第1期发表的《鲁迅先生题“热风”》一文中,提出要“读书学人”,即学习鲁迅“敢说、敢笑、敢怒、敢骂、敢打”的斗争精神。针砭时弊的杂文短评是刊物的一大特色。胡希明以“三流”笔名,先后在《热风》以“心照不宣”、“欲说还休”,在《茶亭》以“亭边琐语”为专栏题目,发表三言两语的杂文小品,同时还有署名“东方未白”、“太史公”等主笔的“无所不谈”、“俯拾皆是”的专栏,也以相似的笔法,向国民党统治发起攻击。刊物还发表了不少文学创作,如郭沫若、秦牧、秦似等人的散文,吕剑、任钧、芦焚等人的诗歌,以及袁水拍著名的讽刺诗歌《马凡陀山歌》等。 长篇文学作品连载是刊物另一重要内容。主要有章泯的5幕剧作《恶梦》,黄谷柳的小说《虾球传》(分《春风秋雨》、《白云珠海》、《山长水远》3部分别刊出),香港乡土作家侣伦的《穷巷》等。长篇报告文学有郭沫若的《抗战回忆录》(即《洪波曲》)、萨空了的《两年的政治犯生活》、茅盾的《苏联游记》等。这些长篇连载使刊物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刊物还组织过多次文艺问题的讨论,主题有马凡陀诗歌、方言文艺、新歌剧演唱等,每次讨论都引起热烈的反响。

《华商报·热风(茶亭)》在解放战争时期,特别是在《新华日报》停刊以后,它是中国共产党唯一能在解放区之外发行的报纸,文艺副刊自然成为革命、进步文化工作者发表著述的主要阵地。该刊实际上成为进步文艺界的大本营。主要撰稿人还有董必武、何香凝、冯玉祥、柳亚子、叶圣陶、胡愈之、田汉、夏衍、陶行知、朱自清、许广平等知名人士和作家。

王宗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082-208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8: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