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华北农村的戏剧运动
释义
华北农村的戏剧运动

现代文学运动。华北农村的戏剧运动兴起于1938年。最初两年内,太行、晋察冀等根据地曾号召专业文艺团体对农村剧团给予一些指导和帮助,但农村戏剧运动总体上仍处于组织不健全、发展不平衡、演出水准较低的状况。1940年以后,华北各根据地普遍成立农村戏剧协会和负责农村文化工作的文救会、文建会,加强了对农村戏剧运动的领导;又开展了农村剧团比赛、建立模范村剧团、征文评奖等多种活动,来引导和推动农村的戏剧运动。西北战地服务团、联大文工团、抗敌剧社、太行山剧团、冀中火线剧社、新世纪剧社等专业剧团,也纷纷开办乡艺训练班,普及编剧、导演、化装、演唱等常识。于是,华北农村的戏剧运动便趋向繁盛。各根据地农村剧团人数,少则数百个,多则千余个,有些地方每个中心村就有一个剧团。农村剧团成员老少妇孺皆有,大都是普通农民,也有部分旧艺人。一般不脱离生产。“三·八”、“五·四”、“七·一”、“七·七”等节日和秋后农闲时,出现演出的活跃期。剧目有的来自专业剧团,有的自己创作,有的是旧剧的改造,其内容以迅速反映群众斗争的新事件、新胜利为主。其中晋察冀阜平高街村剧团在专业文艺工作者协助下编写的大型剧目《穷人乐》,展现了中国农村自20年代起所走过的道路,富有生活气息,是当时有成就有影响的剧作。运动中常见的艺术样式,有快板、秧歌剧、儿童舞蹈、街头剧、梆子、京剧及话剧等,都具有大众化、民族化的特点,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华北农村的戏剧运动,促进了现代戏剧的大众化和民族化,同时也在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中起了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

顾智敏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075-207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7: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