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西厢记
释义
西厢记

元杂剧。5本20折。王实甫(即王德信)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天一阁旧藏《录鬼簿》作《张君瑞待月西厢记》)。关于《西厢记》的作者,从元末到明初都未见疑议。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钟嗣成《录鬼簿》、贾仲明〔凌波仙〕吊词(见天一阁藏抄本《录鬼簿》)、朱权《太和正音谱》都认为是王实甫作。自明朝成化、弘治以来,开始有关汉卿作、王实甫作、关作王续等各种说法,但都没有提出什么可靠的证据。《西厢记》今存版本都是明刻本,在流传中经过后人修改这是事实,但它仍保留了王作的基本面貌,是 一部以多本连演 一个故事的杂剧。《西厢记》不同于元杂剧惯例,一共5本20折,第二本中的楔子所唱为 一套曲,所以有人认为第二本应是五折,无楔子。其他各本均为4本 一楔子。

王实甫《西厢记》是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加工改写而成的。它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较又有所提高。《西厢记诸宫调》已提出反对从封建家族利益出发要求门当户对的婚姻。《西厢记》写崔、张爱情多次遭到老夫人的阻挠和破坏,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在《西厢记》里更明确地体现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思想。《西厢记诸宫调》是说唱文学,情节不够集中,如兵围普救寺一场,用了很多篇幅叙述对阵厮杀,处理失于过重。《西厢记》的戏曲冲突更为集中,人物刻画更加鲜明。两部作品语言风格则各有特色。明代以后戏曲舞台主要以王实甫《西厢记》为演出底本,说唱伎艺也转而依据戏曲剧本。

《西厢记》完整地写出恋爱过程。郑振铎说:“《西厢记》的大成功便在它的全部都是婉曲细腻的在写张生与莺莺的恋爱心境的,似这等曲折的恋爱故事,除《西厢记》外,中国无第二部”。(《文学大纲》)剧中成功地运用了喜剧手法,其喜剧冲突表现为对老夫人负义背盟、郑恒造谣欺骗的合理夸张,又表现为张生风魔痴狂、莺莺故做庄严和红娘热心快肠所造成的误会。两者互相纠葛而以后者为主。作者按照喜剧的特点塑造莺莺、张生、红娘等典型人物,善于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他们心曲中的隐微,形象、风趣地揭示出来,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西厢记》的语言成就很高。曲词自然而优美,选择和融化了古代诗词里雅丽的词句,又运用了生动活泼的口语。铺叙委婉且有意境,是传统的“剧诗”语言。

《西厢记》在主唱角色的分配和结构的扩大上,对杂剧的体制有所革新和创造。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由张生主唱,是末本,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是旦本,其中三折由莺莺主唱,第二折由红娘主唱,所加“楔子”则由惠明主唱。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由红娘主唱,是旦本。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第一折由张生主唱,第二折由红娘主唱,第三折由莺莺主唱,第四折由张生、莺莺2人同唱。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第一折由莺莺主唱,第二折由张生主唱,第三折由红娘主唱,第四折由张生、红娘、莺莺同唱。第四本、第五本竟分不出旦本或末本,这在元杂剧中是一个特殊的例子。

《西厢记》在从唐代元稹《莺莺传》开始的描写崔、张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中,在中国文学的爱情主题的演变史上,有着划阶段的重要意义,对当时和后世都有重大的影响。它是一部反映爱情问题的剧本。其意义不仅仅局于爱情问题。明代哲学、文学思潮中“理”和“情”的斗争激烈展开时,《西厢记》成为一部在思想界震动很大的文学作品。

《西厢记》是流传最广泛的古典戏曲之一,其版本之多、之繁,都是戏曲史上罕见的。仅尚传世的明清旧本就超过30种,其中以明弘治十一年(1498)刊本最早。明清校注评点本,有王骥德《校注古本西厢记》,徐逢吉《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陈继儒《批评音释西厢记》,金人瑞(金圣叹)《圣叹外书第六才子》等,其中以金人瑞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西厢记》的新注本,有王季思、吴晓铃等的校注本。王季思校注《西厢记》始于40年代,此后多次修订再版,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78年出版了新1版。

李修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84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2: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