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中原音韵
释义
中原音韵

元曲音韵论著。元人周德清著。这部论著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韵谱,一部分是音韵论。韵谱的编制和音韵的论述,都是根据当时的口语和北曲的典范作品,反映了元代中原语音的实际情况。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进行音韵研究,提出以中原之音做为正音之本,这是周德清的创举,是音韵学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周德清本人工乐府,知音律,从实践创作中他深感时人北曲制作问题不少,所以他提出“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中原音韵序》)。为北曲制作创立了法则和准绳。特别是其音韵论,对北曲辨别字音、遣词用字、选择曲牌宫调以及作词的方法,都一一进行了论证。其中“作词十法”论北曲创作,虽从音韵角度阐发,却涉及到词章的结构、命意、风格及美学欣赏等方面问题。这就使《中原音韵》不仅在音韵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戏曲理论史上也成为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中原音韵》一出,遂为“曲韵之祖”(刘熙载《艺概·曲概》),“作北曲者守之,兢兢无敢出入”(王骥德《曲律·论韵第七》)。

《中原音韵》现存有元刻本、明正统六年(1441)刊本等版本。并曾收入于《四库全书》。近代则有铁琴铜剑楼影印元刻本。又有《重订曲苑》本,系据影印刻本重写石印。《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将本文收入第1集。中华书局1978年影印了明正统讷庵本,陆志韦、杨耐思又据他本进行了校勘,写有校勘记,是《中原音韵》较好的版本。此外,商务印书馆1936年出版了赵荫棠的《中原音韵研究》(1956年重版);中州书画社1983年2月刊行有李新魁的《中原音韵音系研究》。以上两书对《中原音韵》在音韵学上的地位和价值,各自进行了一些考订和评述。

门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89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1:42:03